2016年5月15日 星期日

才 是 真 的

在起跑點上的愛情,是盲目的,
唯有在到達終點之後,再回頭看看,
原來,
這一路上經過的風風雨雨,
才是真的。

川 流 不 息

        聽過其他人的翻唱,感歎只有美空雲雀渾厚的嗓音能撐得起這首歌的氣勢。看她那種氣定神閒,泱泱天后那種神態,從開始唱第一個音節,聽者就會凝神定聽,雲雀的歌藝永遠感動人間。此次唱完後,幾個月後即離世,確實將一生獻給了歌藝。

2016年5月14日 星期六

臉 紅

        我喝酒時,即使是小量,迅速臉紅,所以不敢貪杯多喝。常聽老人家說,喝酒臉不紅是傷肝的,臉紅才表示血液循環好。
        可是,我在一個健康網站上,看到一則報導指出:「喝酒容易臉紅,是表示身體缺乏一種代謝的酵素,是罹患頭頸部癌症的高危族群,不適宜喝酒……」照這種說法,我喝幾杯臉紅反而是不好的,那麼,臉容易紅的人,要注意少喝一點囉!?

2016年5月13日 星期五

排 隊 過 馬 路

港 聞:
        慈雲山學校林立,加上行人道路狹窄,令午膳時間出現行人與學生爭路的擠塞情況,其中之一的中華基督教會協和書院日前呼籲師生「留條生路畀人行」,學生響應齊齊排隊過馬路,讓出行人路予街坊,這一幕被拍下來,在網上成為一時佳話。該校校長坦言,校方只是盡其本份,希望學生能培養公德心,多關心社區需要。
        協和書院關老師日前上載這一幕排隊過馬路的相片至社交網站 facebook,形容「以前每逢午膳時間,這隊『藍衫軍』(協和書院學生)就會把十字路口旁的行人路擠得水洩不通,對面的行人想過來,要花九牛二虎之力。幾間學校一齊放飯,情況更差。」
        有見及此,校方在上星期的早會向全校呼籲響應「留條生路畀人行」計劃,「預留三分一路面,讓對面行人過馬路,改變幾間學校同學的過馬路習慣,由我們做起。」關老師坦言,起初以為同學會不太上心,豈料本周一首個上課天,已見到同學非常合作,讓了半條路出來,排隊過馬路,有街坊更跟隨學生一起排隊。

        書院校長朱啟榮表示,周一至今收到學生不少正面回應,並形容校方只是盡其本份,希望學生自發培養公德心,關心社區需要,亦不想太高調處理事件。
        黃大仙區議員何漢文指,包括協和書院在內四間學校林立的慈雲山道及毓華街一帶,令上學上班及午膳時間不時發生行人路擠塞問題,見到協和今次帶頭改善,他將建議朱校長繼續推動其餘三間學校,嘗試協調午膳時間,避免再發生擠塞情況。



  常言道「求學不是求分數」,除了學業成績,德育教育亦非常重要。慈雲山一所中學,有見學生午飯時間空群而出,擠滿行人路,教導同學「留條生路俾人行」,結果同學們讓出半條行人路,秩序井然,事件令人欣慰。公德心由家庭和學校自小培養,今次校方起了良好示範,值得鼓勵和推廣。
  香港學生常被標籤為「港孩」、「繁忙兒童」,因為不少人自細由外傭照顧,平日在家中萬千寵愛在一身;再加上父母忙於工作,只注重學業成績,缺乏時間灌輸德育,容易令學生變得自我中心。香港人多擠逼,生活節奏急速,日常容易因互不容讓發生摩擦,所以培養公德心,在香港尤其重要。 
  學生午飯時讓路守秩序,雖然是小舉動,但方便附近街坊,間接令他們學懂關愛社區。香港學生考試壓力大,老師工作亦十分忙碌,但德育是學校教育的根本,不應違背初衷。培養下一代公德心,由學校和家庭做起。如果各區學校都發起類似的關顧行動,有助促進社會建立融洽氣氛。
  一張學生讓路照片,在網上引起頗大迴響,更被認為是教育典範,正好反映過往在這方面做得不足。今次事件,令人聯想到日本學校的教育。日本學生從小就要負責打掃學校和課室的環境,小學開始已要求學生掃地、拖地,負責公共空間的清潔,直到高中畢業。這種教育,讓學生學習尊重、善待身處的環境;而且和同學一起打掃,亦能讓學生學習團隊分工、凝聚情感。
  教育的意義,應超過純粹的學科教學,香港學校教育是否要多參考日本,讓學生對身邊環境有更多的責任和關心?

        李 一 飄



( 貓 Sir:這間中學,對我來說,有私人感情...從小到大,每年春秋二祭,我都會上鑽石山墳場,這中學旁邊,是我上山拜祭先人必經之地。)

小 心 朱 墨

        世上沒有醜女人,只有懶女人,這話一點也不假。可是,仍想補充一句,就算女人不懶,也要小心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四年前,認識一女孩,芳齡 22,清新可人,乖巧自然,當時剛交一男友,還特地來問我意見。四年過去了,我沒有再見過這女孩,只有常常看到照片,因為她活躍在 Facebook 上。
        說真的,近期的照片我已經不忍再看。女孩的眼神變了,造作地自拍,清新不再,一臉白白厚厚的脂粉也難掩倦容,即使秀出長腿,也令人覺得俗媚,徹底一個崩壞天使的模樣!
        雖然我不知道過去四年,這女孩的經歷,可是,相由心生,她的變化,一定和她所交的朋友有關,尤其是男朋友。

        親愛的,這些年過去了,你過得還好嗎?

2016年5月11日 星期三

別 讓 自 己 太 累

        少年時期,性格狂妄,十分固執兼主觀,總認為自己什麼都懂,什麼都對,什麼都好,不需要改進,更不需要任何人來輔導,後來,當然是撞板多過吃飯,碰壁多了,人才開竅。
        只要是人,都會犯錯,都需要通過不斷學習去自我完善,人生的路才會越走越順。今天,學會了謙遜,常常主動向前輩取經,也透過看書去汲取前人的智慧。
        最近,看到的這段話,十分認同,請你看看有沒有同感?

"人之所以會心累,是因為常常徘徊於堅持和放棄之間,舉棋不定;
 人之所以會痛苦,是因為追求太多;
 人之所以不快樂,是因為計較太多;
 人之所以會煩惱,是因為記性太好,該記的,不該記的通通都留在記憶裡,造成煩惱。
        其實,所有痛苦並不是別人帶給你的,而是自己的修養不夠,學會放下,別讓自己活得太累。"

2016年5月10日 星期二

愛 的 滋 味

        那家我認為全城最好的越南牛肉粉 ( Phao ),不要以為我為朋友吹噓,他的店早早就已經排了一條長龍,文章推介也只是錦上添花而已。
         這美味牛河的來源,有一段淒美故事。
         店主皓亭 ( 他是梅艷芳的契仔,阿梅過身,是他捧著她的相片行出喪禮。) 成長在巴黎,父母是法國粵菜一哥,廿年前,其叔帶我去某區一小店吃非洲雞,其汁醬真是出色得難以形容,大概是和本土香草混合,才可以讓我有未曾謀面的驚喜,所以,皓亭自己也理所當然是年輕老饕。
         越南華僑群居巴黎,其越南牛肉粉當然是最出色,皓亭假期必到一店名稱 Video 8 的,吃牛肉河,此店是某富豪下機必到之處,不少明星也到此幫襯,此店本非食店,是出租香港錄影帶的小影視店,為何變了牛河店呢?
         話說店主老闆娘本住越南西貢,越共打到嚟,她只好離開,和家人分離之際,老闆娘的奶奶,知道此去或許永不再會,為了讓孫女可以有一藝傍身,奶奶於是把烹調牛肉粉的秘技,傳給孫女,孫女淚別家人,跑到巴黎定居,和丈夫開了一家錄影店,取名 Video 8,賺取生活費,後來在店舖小廚房,開始把奶奶所傳牛肉粉自煮自用,想不到來租碟客人,嗅到那口濃湯追問,老闆娘於是與熟客分享,誰知一傳十 ,十傳百,於是夫妻倆把錄影店改為食店,但仍沿用舊名。
         皓亭也是其中熟客,但某天此店突然關門,他於是眾裡尋她,找到了,才知老闆猝然逝世,老闆娘哀慟不已,乾脆把店關了,皓亭求她把秘方教自己,好等他可以在家烹調自用,由此打動了退休的老闆娘,皓亭自此以此方在家宴客,我也是座上客,自己八卦追問,才知此事的來龍去脈,現在去巴黎吃牛肉河,多數去唐人街的 Bamboo 店,我多次光顧,其店員寸寸貢,如此禮貌,但其牛肉河不過爾爾,我和太太去過 Video 8,但當年不吃牛,所以不知其原味。
         十多年前,皓亭在我的私房菜試做此牛河,我店師傅(又煙又酒)提議放一點味精,他堅持不許用,後來算算成本,也就不了了之。
        就因為傳授他此藝的師傅,有這兩段淒美經歷,他的堅持鮮製鮮賣,就是對那位老奶奶的尊重,所以到此店用餐後,不要剔著牙簽懶識食的批評說:口湯可以濃 D。
         因為回家剪一包公仔麵,倒一包味精,口湯都好勁濃,就沒必要去排成一個鐘頭隊,有時我也覺得,熬 12 粒鐘賣口湯給吃杯麵大的香港仔,使唔使呀,但看著那條長龍,港女有時也不好惹,但對用心用力的作品,她們也是十分支持,那怕等上一小時,也不會給旁邊的男朋友白眼,甚至會感動他,因為那口湯,也傳承了愛的滋味。
 
        張 堅 庭

2016年5月9日 星期一

伏 特 加

        清酒釀造了日本人的含蓄,葡萄酒釀造了法國人的浪漫,而伏特加酒,釀造了俄羅斯人的豪放與悲愁。
        淹死在酒裡的人,比淹死在水裡的人還要多,俄羅斯人嗜酒如命,是全世界出了名的。 無論男女老幼,對酒都是一樣癡迷。 有一則故事說:中國人見面時,常問「吃了嗎?」,而俄羅斯人見面時,則問「你喝了嗎?」。

        長期以來,由於俄羅斯大部分地方,位於北部寒冷地區,氣候寒冷,為了對抗嚴酷的自然條件,長期以來,俄羅斯人把自己灌醉,可能是唯一的消遣,也只有喝醉了,才能度過漫漫寒冬。 所以,俄羅斯人愛酒,是有其原因的。 俄羅斯是個酒的民族,性情開放的民族,好客的民族,野性的民族。

 

2016年5月8日 星期日

母 親 節 隨 想

         小時候,家是一個能睡覺,有飯吃的地方。 在外面玩累了,餓了就想到回家。 耳邊總能回蕩起母親找我吃飯的聲音:「囝仔...... 吃飯咯! ”
        年輕的時候,家是個牢房。 總感覺家束縛著自己尋求自由的腳步,總想有一天離開父母的管束,尋找屬於自己的自由自在的「家」。 可後來,發現自己僅僅是在空中飛翔的風箏,線的那頭,緊緊攥在父母親的手裡。 父母在,不遠遊! 儒家的傳統,深深地在自己心裡烙下了印。

( 母親節隨想.... )
媽媽教我的歌 --

除 衫 唔 係 鹹 濕

叫人除衫就....
  

2016年5月7日 星期六

《亭 驚 夢》

        陳梅的《亭驚夢》今晚開鑼喇!男(豬腳)早已亭驚,女亦已亭驚,連看的都已亭驚.....仲駛乜驚。

2016年5月6日 星期五

另 一 種 浪 漫

  幾個女人聚在一起,話題通常離不開男人。有人問,「你為男友/伴侶做過最浪漫的事是甚麼?」
  韓國女人說,「我每天早上為我老公煮早餐。」
  加拿大女人聽了嗤之以鼻,「我曾經煮過早餐給我老公吃,他一點興趣也沒有,他早上趕返工,只需要兩片麵包。如果我煮了早餐,他要花半小時認認真真地吃,對他來說是苦差,他情願多睡一會。」
  我在一旁偷笑。如果對方不領情,每天少睡一小時,煮米芝蓮式早餐也是枉費。所謂浪漫,首先,兩個人要有共識。
  「那麼,對方為你做過最浪漫的事是甚麼?」我問。
  「三年前,我們住在一個埠仔,我很喜歡吃壽司,但埠仔沒有日本餐廳,每個星期天,我老公都來回花三小時車程買壽司外賣給我。」加拿大女人說。
  這個浪漫比較容易理解。韓國女人的浪漫則需要對韓國傳統文化有一點粗淺認識才能夠明白。
  韓國女人說,「我們租住別人地庫的其中一個房間,房間不是太大,睡床貼牆擺放。我睡在靠牆一邊,我老公允許我從他身上爬來爬去。」
  加拿大女人瞪大眼,一臉疑惑,她聽不懂。
  我卻聽懂了。
  在韓國,尤其是老一輩眼中,男人的地位是至高無上的,老婆如果躺在睡床靠牆一側,那她只能從床腳爬下去,不能從老公身上爬下床。我認識一個香港女人,嫁了個韓國男人,婚後住在老公父母家,家婆不允許他們鎖睡房的門,只要她喜歡,她隨時可以推開門看小夫妻在做甚麼。所以她好幾次捉到香港新抱從她兒子身上爬上床或爬下床。每次她都歇斯底里喝罵香港新抱。
  對韓國女人來說,從老公身上爬上爬下而不被喝斥,已是浪漫。

        高 慧 然

2016年5月3日 星期二

無 法 兼 得

        一個人生活,樂在瀟灑自由,沒有牽絆,但有時會感孤單。
        跟家人同住,是一件既樂又苦的事,樂在開口說話有人回應,苦在家人感冒時,你會被強迫性地傳染;更苦的是,喜歡創作的人希望沒有時間限制,在故事中沉淪,思想天馬行空,作品一氣呵成!可是....有家人在身邊,多少會分薄一些時間和注意力,作品難產的機率增加。
        唉!魚與熊掌無法兼得!

2016年5月2日 星期一

女 神

你是女神 不要為俗眼 收斂色∼彩
不要低頭 光環會掉下∼來
你是女神 不要被下價 的化妝掩蓋
不要講和 威嚴會碎下∼來

你是女神 手裡面利劍 不要鬆∼開
不要低頭 光環會掉下∼來
你是女神 優雅地撥去 一切的感慨
不要失儀 溫柔到最後∼來

反 彈 琵 琶 ( 飛 天 )

2016年5月1日 星期日

實 力 壯 大 起 來

        結婚,是每對男女兩個人的決定,婚後的生活模式,各有各不同。有人婚後還是財政獨立,各用各的,不過,我認為這樣有礙於家庭的整體發展,畢竟,男主外,女主內,家務大小事的主持人,最好還是在女方,而且,事實證明,女性的理財和聚財能力,普遍比男性強。所以,很多男人在婚後,都將財政大權交由老婆這個「中央」部門統一管理,自己負責在外面打拼掙錢,老婆負責理財持家守龍門。
        個人認為,這是一個可行而有效的合作方式,夫妻同心協力,很快就把家庭的實力壯大起來。不過,也有反對的聲音,畢竟不是每對男女,都懷著信任和天長地久的心態去結婚。
        而且,我們都知道,大部分男人,有錢就容易作怪,外界的誘惑,使男人口袋裡的錢跳動,難以安份。可是,失去財權的男人,就等於孫悟空帶上了緊箍咒。野花是不會愛沒錢的男人的,再玩也難以玩出個什麼花樣來,所以,家庭的財權,由老婆掌握,對維護家庭和平,非常重要,不過,不是每一個男人,都願意交出財權。
        從這一點,也多少可以看出,你嫁的男人,有多愛你?他信不信任你?以及他是否仍存有私心?
        相信,所有人妻,看了這張照片,都會羡慕不已吧 !

2016年4月30日 星期六

擇 擇 日 重 賽

        經過百花密宗靈童轉世堪輿學大師 貓 爺 波 羅 密 的反覆推敲,5 月 14 日欠吉 ( 赤柱會堂維修未完善 ),歇力再擇重賽吉日,請各同學仔密切留意。

雙 面 鏡

有這麼勤勞的房東,能每時每刻都在看,我也是很佩服的。

2016年4月29日 星期五

天 后 寶 誕

        茶果嶺天后廟香港其中一座天后廟,位於九龍觀塘區茶果嶺,為香港少數完全使用麻石興建的廟宇,現由華人廟宇委員會負責管理。
        茶果嶺天后廟是清朝道光年間時官府所建,並由當時觀塘居民合資。廟宇原本位於觀塘灣灣畔(今麗港城一帶),直至 1941 年因該址被選為興建亞細亞油庫,才搬到茶果嶺現址,並曾於 1947 年重修。於 1999 年重修時,重現原本的石砌建築,呈現古樸的氣質。廟內正中的神壇供奉天后,以金黃色為主色,而左面的神壇供奉魯班,右面的神壇供奉觀音
        村民至今依然虔誠禮奉,每逢農曆三月廿三天后寶誕,村民舉辦別具特式的花炮巡遊以及粵劇賀誕表演慶祝。


 
 
( 是日為天后寶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