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26日 星期六

柔 情 似 水











老 公 唔 易 做





〔轉載自頭條網:幸福摩天輪......  潘麗瓊﹞

老公冒大雨從外面買回家,渾身濕透,原來是「周末大放送」來貨出現

阻滯。


「休漁期開始了,跟住幾個月都難有海鮮吃。」在報館工作的老公在

周末唯一的假期裏,一早起乘車到附近街巿買海鮮,只為煮一餐美味的

晚飯,讓一家老少大快朵頤。


老媽子愛吃豉汁蒸帶子、籠仔蒜蓉糯米蒸膏蟹;小女兒喜歡吃粟米石

斑、蝦仁炒蛋;我要吃蓮藕炆豬肉;胞妹、胞姊和大女兒不算太挑剔,但

胃口奇佳。


支撐老公在大熱天渾汗如雨地煮飯的,是住在老人院的和剛經

歷喪夫之痛的岳母大人。


已不大認得他,但認得豉椒炒蟶子、粉絲蟹煲和豉油雞。老公只

要一想到吃自己親手煮的菜,便笑不攏嘴。老媽又能藉此撫平傷

痛時,每次都把滿桌的美食一掃而空時,他便滿心歡喜地舞弄鑊鏟。


「怎樣愛惜屋企人,都不及煮一頓很回味很享受的飯那麼見效!」老

公說。美食,是愛的語言。味覺的回憶更將銘刻在心中,溫暖我心。




2012年5月20日 星期日

咸 豬 手





今日赤柱Party,跳完舞之後,有部份同學仔和我一齊晚餐,去美利樓吃咸

豬手,飲德國麥啤,盡興而歸。





德  國  蝴  蝶  脆  餅

德國最受歡迎的伴酒小吃不是花生、香腸或豬手,而是一種名為蝴蝶脆餅

(Brezel)的傳統麵包。它是用小麥粉製成的心形扭結麵包,烤過後在表

層灑上許多粗鹽粒,聽說跟德國黑啤是最佳配搭。


當地人常說每個德國人都是吃Brezel長大。它的售價非常大眾化,約

為一歐羅左右,幾乎每家麵包店也能找到其蹤影,近年還作多種嘗試,如

推出起司、甜奶油等新口味,製成巨無霸或小餅乾的大小,變成長條形及

球狀等。


筆者是不愛吃麵包的人,但下機後肚子餓得咕咕叫,第一樣看見的食

物是Brezel,在沒選擇下買來吃,卻帶來一陣意外驚喜。它擁有濃濃的麵

包香,質感外脆內軟、滿有嚼勁,吃起有一陣淡淡鹽味,比平日的麵包香

口惹味,令我忍不住多買一件外帶。


可是,隔了半天拿出來吃,它竟變得像石頭般硬繃繃,味道大打折

扣。Brezel的名字從意大利語Bracciatelli翻譯過來,原思是「小的臂膀」,

那獨特的扭結心形,模仿一個人交叉雙臂、把手搭在另一邊肩膀,專心祈

禱的模樣。據說中世紀的修士們利用這種麵包來鼓勵學生,提醒他們要常

常祈禱。



人覺得Brezel味道過鹹,它本來是一種甜點。話說一八三九年,其

中一家咖啡店的小學徒誤把用來清潔的鹽水當成做糖水,塗抹在他所製作

的Brezel上,更用來當公爵JohannEilles的早餐。沒想到公爵非但沒怪罪

他,更認為鹹味的Brezel十分美味,這種口味傳揚開去,成為巴伐利亞的

麵包標籤,最後風行全國,流行至今。


﹝唐希文-頭條網﹞




 




2012年5月18日 星期五

放 下






〔轉載自頭條網:受想行識


...... 

陳貝兒﹞


學   會   放   下
 


    這個世界上有太多煩惱,所以有許多人不約而同地問了佛祖同一樣的 
問題:「我該怎麼做,才能不再煩憂?」


佛祖給的答案都相同:「只要放下,你就能不再煩惱。」


有個自以為聰明的人很不服氣,專程去找佛祖,挑釁地問:「世上有

千千萬萬個人,就有千千萬萬種煩惱。但是您給他們的解決方式都完全相

同,那豈不是太可笑了?」


佛祖沒有生氣,只是反問男子:「你晚上睡覺的時候,會做夢嗎?」


「當然會!」男子回答。


「那麼,你每天晚上做的夢,都是一樣的嗎?」佛祖又問。


「當然是不一樣的。」


「你睡了千千萬萬次,就做了千千萬萬個夢。」佛祖微笑地說:「但

是要結束夢的方法,卻都是一樣的,那就是『醒過來』!」


男子聽到佛祖的回答,啞口無言。


我很喜歡這則禪宗故事,這則故事把煩惱比喻成「夢」,只要我們願

意放下,就能從夢中清醒。無論你的煩惱是甚麼,方法都是一樣的。但當

然,「覺悟」這回事,說來容易,但卻永遠是知易行難。我每天都睡覺,

也當然是每天都會醒來。但重點是,我不可以控制自己醒來的時間,那也

即是說,我們還未能夠掌握到「覺悟」的時機。




透徹地「覺悟」過來,試問談何容易?但至少,可幸的是我們已知

道方法。要醒過來,即使未能「自然醒」,就先調個鬧鐘,定時提醒自

己,要「放下」!



∞∞∞∞∞∞∞∞∞∞∞∞∞∞∞∞∞∞∞∞∞∞∞∞∞∞∞


|一||二| |三||四| |五||六| |時||天|
|笑||笑| |笑||笑| |笑||笑| |常||天|
|煩||怒| |憾||病| |永||樂| |開||都|
|惱||氣| |事||魔| |不||逍| |口||黑|
|跑||消| |了||逃| |老||遙| |笑||皮|
 
 
 
 
 
 




2012年5月17日 星期四

2012年5月13日 星期日

歡 送



〔轉載自頭條網:幸福摩天輪


...... 
潘麗瓊﹞


最   後   的   一   課
 

 
 
 
 

駕車往父親喪禮的路上,不懂事的女兒頑皮地問:「我們是不是去歡送公

公?」那一刻,心情沉重的我厲氣道:「你說甚麼?」嚇得女兒當堂閉

嘴。


其實,女兒說的一點也沒錯。死亡並不可怕,也不一定要哭哭啼啼。

我就不時幻想,當他朝在世上的「賞味限期」到了,我的喪禮要辦得像一

個歡送派對,大家可以唱歌跳舞、盡情吃喝,親朋戚友可以明目張膽地笑

談我的瘀事。酣睡在棺材裏的我,已變成一件展品了,一定冇仇報!家人

也不要為我張羅龕位,我喜歡樹木和海洋,骨灰若非撒到泥土中去種花,

就讓它撒到大海中和魚兒一起暢泳也不錯。


我嚮往莊子對死亡的豁達恢宏。莊子妻死,他鼓盆而歌,惠子責問

之,莊子把生死比喻為春秋冬夏四時運行一樣。人死,有如安睡於天地之

間,若再噭噭然隨而哭之,就是不通曉天命。


喜歡《星期二的十二堂課》裏一個瘋狂點子:我們應把「喪禮」提早

舉行,讓主角在生之時,親耳聽到大家心底的懷念,親自感受大家對他的

愛。人死了才搞追思會,是否太遲呢?



過,說易行難。當自己的父親離世,我怎也無法瀟灑起來。只有唐

君毅的話最貼近我心,他說:「親愛的人死亡,是你永不能補償的悲痛。

這沒有哲學能安慰你……因為這是你應有的悲痛。」這是不能逃避的悲

痛,只有深入這種悲痛,才能讓心靈成長過來。


死亡,是父親給我最後的一課,要我學懂如何善待身邊的親愛的人。

至於爸爸,美好的仗已經打完了。死亡於你,猶如行畢業禮,你給了我世

上最豐厚的遺產,但願你一笑西去,不帶遺憾。




2012年5月1日 星期二

感 恩 與 自 作 孽




〔轉載自頭條網:好好過日子


...... 
李純恩﹞


感  恩  是  好  品  德
 

樹仁大學幾個小朋友來訪問我,我跟他們說到「感恩」這個話題。


這裏說的「感恩」跟宗教無關,而是一個人對於生活中所得的益處的一份

感激。


曾經跟一位大學哲學教授討論過「感恩」這個題目,我說「感恩」是

一種品德。一個會感恩的人,品德不會差到哪裏去。我們在生活中,得到

了機會,得到了別人的幫助,因此而有了些成就,有了溫飽甚至體面的生

活。儘管其中有自己的努力,但飲水思源,也應該感恩。


人如有「感恩」這種品德,心理容易滿足,不大會動不動就投訴。看

出來的世界會美好多於醜陋,人生會愉悅多於沮喪,歡顏常現,心地寬

容,眉頭不會長鎖,日子也自然過得舒心。


人因得而感恩,常懷感恩之心,令人可以舒心過日子,其實是更上

一層樓的得。這也就像播種一樣,下了種子,就有收穫。


一個地方若刁民叢生,「感恩」這種品德也就會變成希罕之物,不知

感恩為何物的人,即使不忘恩負義,也必定怨氣沖天,眼裏沒好事,跟自

己過不去,跟別人過不去,只知訴求,不知感恩,可惜在香港,跟以前不

一樣,這種人是愈來愈多了。

   



自 作 孽
 


尖沙咀有一個年過半百的洋乞丐,記者去採訪,才知道這洋漢畢業於加拿

大名牌大學,還是心理學碩士,曾經在日本、南韓和中國的大學裏教英

文,在武漢教書的時候,還娶了個年輕三十年的漂亮姑娘。


他的最後一份職業,是在中國四川西南科技大學,教了不久,因為酗

酒鬧事,不獲續約,結果老婆也跑了,人財兩空,工作簽證失效,在中國

呆不下去了,便來了香港行乞。據說想討些錢,辦理好護照,回中國追回

已變心的老婆。但在採訪時,記者又看到他把討來的錢都買酒喝了,跟他

回到日租七十元的板間房,又是滿屋的酒。


我之所以如此累贅複述這段新聞,想說的是,有的人的「悲慘遭遇」

是自找的。這個加拿大名牌大學的心理學碩士,書是白讀的,他的心理學

白學了,自己的心理質素差得一塌糊塗。酗酒生事(記者打電話去四川的

大學詢問得知)咎由自取,再看他在亞洲的工作「經歷」,也沒有一處做

得長。


這個人的失敗是應該的,中國俗話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你看一個教大學的洋漢流落街頭行乞好像很可憐,但知道了他背後的原

因,便不值得可憐了。


好日子是自己找的,也是自己毀的。自作孽,不可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