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魯閣國家公園的特色為峽谷和斷崖,崖壁峭立,景緻清幽,「太魯閣幽峽」因而名列台灣八景之一。另外,園內的高山地帶保留了許多冰河時期的孑遺生物,如山椒魚等。
「太魯閣」或「大魯閣」(Taroko)一詞原為三個太魯閣族(原歸類為泰雅族之一支賽德克亞族)部落名的合稱,分別為太魯閣(德路固)部落(Truku)、道澤部落(Teuda)和德奇塔部落(Tkdaya),後來皆認同Truku Truwan為三個部落的共同居住地、祖居地,遂自稱為「太魯閣族人」(Seejiq Truku),其原音為德路固「Truku」,爾後在日治時期時轉為太魯閣「Taroko」,兩者皆同音。
國家公園東臨太平洋,中央山脈北段通過園區,園區最高點為海拔 3,742 公尺的南湖大山。海拔三千公尺以上之高山寒帶地區面積約佔國家公園範圍的 7.2%,列名台灣百岳的山峰共 27 座。一千公尺至三千公尺之溫帶山地地區約佔全區 78.4%,坡度 55% 以上地區約佔園區面積 44.7%。
太魯閣狹窄呈U字型的大理岩峽谷,深度超過 1,000 公尺,大理岩岩層厚度達千餘公尺以上,分佈範圍廣達十餘公里。
園 內 景 點
|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