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歷史博物館舉辦「漢武盛世:帝國的鞏固和對外交流」專題展覽,即日起至 10 月 5 日展出。
展品包括 162 組漢朝珍貴文物,以漢帝國堀起為題,介紹漢帝國政權的鞏固和擴張、社會生活、科技、文化和中西交通,特別著墨香港所在的嶺南地區在兩漢時期的發展。
今年適逢李鄭屋漢墓發現六十周年,香港歷史博物館藉此機會籌辦這個展覽,從全國約四十個文博單位精心挑選逾一百六十組珍貴文物,以漢帝國的崛起作討論重心,並在「漢帝國的鞏固和擴張」、「漢代社會生活」和「漢代的科技、文化與中西交通」三個主題下,展示漢代的政治、藝術、社會風貌和文化發展等,當中更會介紹包括香港在內的嶺南地區在漢帝國中的地位。今次展出的展品包含多件一級文物,包括西漢時期的金縷玉衣,為目前國內出土的金縷玉衣中年代最早、玉片最多、玉質最好、工藝最精的一件;屬於東漢時期,放置於陵墓前的守護石獸 ──「天祿」和「辟邪」;為南越國第二代國王趙?所有的「文帝行璽」龍鈕金印,是目前考古發現最大的一枚西漢金印;以及為南越王趙?的妃妾所擁有的「右夫人璽」鈕金印等。
香港歷史博物館亦特別為展覽製作了多體裝置,重現漢代皇宮「未央宮」── 面積為清代北京紫禁城七倍的皇宮,讓參觀者更容易了解此龐大的建築規模如何彰顯漢帝國的規模及君主的權威。
漢帝國歷時四百餘年,分為西漢與東漢,中間雖然經歷王莽篡漢,但總體上兩漢在政治、文教、經濟、軍事和社會生活等各方面,都具有高度的延續性。同時,漢朝政府能夠建立起一套有效的律令制度,使政令得以通行全國,社會經濟也得以平穩發展,為後來的王朝奠下了 固的基石。由於漢朝的政局長時期相對穩定,對文化沉澱和昇華創造了有利條件,故此漢文化裏不少元素,包括漢字、儒家倫理、信仰觀念和社會生活習尚等,都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部分,與現今國人的生活仍然息息相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