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8日 星期一

度 小 月 擔 仔 麵

        擔仔麵發源時間相傳為清末光緒年間,創始者為臺南的洪芋頭。擔仔麵是一種發源於臺灣臺南的小吃。「擔仔」即臺語閩南語)「挑肩擔」之意。臺南清明時節與夏季七至九月份時常有颱風侵擾,風雨交加導致不易出海捕魚,故漁家生計頓時艱困,因此稱颱風來襲頻繁、生計維持不易的月份為「小月」。以捕魚為業的洪芋頭在無法出海捕魚時候,常於臺南市水仙宮廟前叫賣麵食以維持生計、度過小月,並自名「度小月擔仔麵」,書寫在攤前所吊的燈籠上。擔仔麵曾出現在總統府的國宴和飛機餐點,還曾經是中共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指定餐點。曾被臺南市民稱為「國寶」食物。
        度小月擔仔麵開設於 1895 年,現今在南地區有許多店家,老店集中於臺南市中正路上,這道麵食的主要成份為:麵條米粉豆芽菜香菜蒜泥五印醋蝦仁、少許湯汁以及獨門肉燥。擔仔麵通常略貴、量少(約僅成人兩口份量),是所謂「食巧毋食飽」(臺灣俗諺:吃得精緻而不吃飽,臺語拼音:Tsia̍h khá m̄ tsia̍h pá)的點心而非正餐。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