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31日 星期六

廣 陵 散

廣陵散古琴曲名,又名廣陵止息

廣陵散相傳是東漢末年流行於廣陵(今江蘇揚州)的民間樂曲,當時用等樂器演奏。漢代應璩劉孔才的信說「聽廣陵之清散」。廣陵散描寫戰國時代鑄劍工匠之子聶政為報嚴仲子知遇之恩,刺死韓相俠累,然後自殺的故事,因此通常認為是「聶政刺韓相」的別名。

今存琴曲,最早見於唐朝李良輔《廣陵止息譜》,23 段;明朝朱權的《神奇秘譜》(1425 年),並注此曲「世有二譜,今予所取者,隋宮中所收之譜,隋亡而入於唐,唐亡流落於民間者有年,至宋高宗建炎間,復入於御府,經九百三十七年矣」。譜中有關於「取韓」、「衝冠」、「發怒」、「投劍」等內容的分段小標題,因此古來琴家即把《廣陵散》與《聶政刺韓王》看作是異曲同名。

現在通常聽到的版本,是琴家管平湖從明代《神奇秘譜》修訂來的。全曲結構宏大,共有 45 段,分為開指(1 段)、小序(3 段)、大序(5 段)申城等、正聲(18 段)衝冠、長虹、烈婦等、亂聲(10 段)守質、用事等、後序(8 段)亡計等 6 大部份。據《琴府》中唐健垣先生和王世襄先生的研究,《廣陵散》保留了唐代大麴的特色,相信最遲在晚唐時期已經成曲。

〈廣陵散〉一曲採用了特別的「慢二弦」弦式,即二弦降低大二度與一弦同音。後世有觀點認為二弦(為「臣」)與一弦(為「君」)同,成「凌君」之相,而予以貶低和排斥。另外,此曲充滿了慷慨激烈的情緒,與正統理解的古琴「清微淡遠」的特點大相異趣,也稱為後世部分理論家(朱熹等)批評。但毫無疑問,〈廣陵散〉早已是流傳最廣的琴曲之一。

三國時代,竹林七賢之一的嵇康因得罪當時魏國的權臣大將軍司馬昭的寵臣鍾會,而被蒙冤處死,臨行刑前曾彈奏此曲,並於曲終感嘆說:「袁孝尼嘗請學此散,吾靳固不與,〈廣陵散〉於今絕矣!」但事實上,廣陵散是早在東漢時就已經流行的樂曲,很多人可彈奏,並未絕矣。而《太平廣記》三百十七引《靈鬼志》中,甚至提及嵇康由鬼神授〈廣陵散〉一曲。

元代宰相耶律楚材是遼國人,但熱愛漢族的文化,擅長彈琴作詩,曾作一首長詩描述《廣陵散》如何激盪人心。

金庸的《笑傲江湖》裏,衡山派的劉正風和日月教的曲洋創作了琴簫合奏的《笑傲江湖之曲》,小說中寫到該樂曲部分是從〈廣陵散〉改編而來。
( 貓 Sir:我最先由金庸先生的《笑傲江湖》裏,接觸此名字......令我充滿無限想像空間。)

2 則留言:

  1. 笑傲江湖令我想起鬼才的滄海一聲笑.....多才多藝

    回覆刪除
    回覆
    1. 黃霑,是我心目中的老師,他,十分多才多藝!我異常尊敬。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