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利亞鐵路遊,時下非常熱門,從亞洲坐到歐洲,全程七日六夜,枝節不必在這裏多講,我想講的是故事。
《西伯利亞夢想鐵路》一書,作者是八十後,有十年「周圍走」的經歷,他的金句︰「旅行的意義,就是將你的旅行變得有意義!」好的,你真有意思,我想跟你隔空走一轉。
我認識的朋友,去日韓「血拼」、遊歐洲為「打卡」的居多,跟他們聊天,不必重複了,他們在社交平台晒出來的東西已經一眼睇盡。沒深度嗎?我想更深層次的問題,不是他們沒有夢,不是不浪漫,而是缺乏 Explorer 的性格。高雅的旅遊家總有三分探險精神,你去言語不通、冰天雪地的陌生國度闖十天半個月,當然不是為了 Shopping,我想,他們心底最大的期望是為了結緣。
你原本好端端的坐在家中,生活起居都熟悉習慣,走出去,你總有好大機會碰壁,或者遇到跟你預期之中,大不相同的事。作者在《迷失在冰雪哈巴羅夫斯克》這個章節,因為一個偶遇,而帶出他對讀者的提示︰「無論去哪裏,都沒有一個地方比香港、台灣和日本更安全,若要保護自己,就不要帶着在這些地方生活的危機意識去別的地方。」出門要有危機感,而這份危機感可令你的腎上腺素上升,某些程度就好似好賭之徒,流連在賭枱之上,就是為了那一刻唇乾舌燥的猶豫和緊張,所以愛旅行者必有幾分探險之欲,才可「玩得開心,遊得高興」。
帶着危險感去旅行,全程弄得神經兮兮,這是自虐,作者根據經驗為大家來個小結論︰「有時候,戒備人是需要的,否則很容易出事。不過太多的戒備心,又會阻礙與當地人的交流,如何拿揑?」,看來,沒有標準答案,就好似賭場買大細,「憑自己的直覺、經驗和對環境的判斷。」換言之,你的心放不開,就會阻礙你在旅途上結緣的可能,作者在哈巴羅夫斯克火車站的遭遇,令他有感而發。話說有位英語說得很好的蒙古女子走過來跟作者聊天,起初以為同是旅客,原來是一個「無家可歸」的人,語調中帶點無奈,作者的老婆正好行出來,打斷了這個偶遇,不過,作者後來又在火車站見到這女子,對方單刀直入,要求作者請她吃飯。在旅途上,你我都可能遇上這種似非而是的緣份,帶點神秘,又令你有點觸動,作者把手裏的東西請她吃,不過她一直跟隨作者兩夫婦,老是找話題,後來作者借故離開她,直上火車,再也沒有見到她。
我可以肯定,作者夫婦永遠都不會再見到火車站這個看似奇怪的女子,然而,這段小小回憶,可能教作者畢生難以磨滅。「現在回想起來」,作者在書中如是說︰「她的行為跟語調都很奇怪。最後都沒有弄清楚為甚麼她無家可歸,但是她是我在俄羅斯幾次旅行中英文最好的一個,理應可以好好找份工作,不至於流浪跟捱餓吧。」作者最終表示:「當時或者是我們的戒備心太重了,失去解讀她故事的機會。」同意!如果作者是文學家(但少了些 Explorer 性格),或真有可能錯失發掘寫一本出人意表小說的好機會。例如他是李碧華,這個蒙古女子是前世的舊相識,例如他是倪匡,說不定這蒙古女子是外星來的公主……
我在中環一座甲級寫字樓外,見過一位衣着還算光鮮、容貌不俗的歐洲女子,她提着行李喼,坐在路邊石級抽煙,以為她是遊客,或是來香港打工的外籍人員,不過,她幾乎整整個多星期都在同一地方,我跟同事都感到很奇怪︰她不可能這樣流浪吧,天啊,難道她在這裏露宿?大家的心都不太舒服,雖然看得出她那流露願意跟人交談的眼神。
我們在咖啡室說着說着,有人猜她是不是被男友騙來這裏,又「甩」了她?我比較務實,估計她用盡盤川,正處於一個困難的時期。然而,沒有一個人行出去,跟這女子聊聊,求個答案。後來這女子不見了,大家好像如釋重負。
旅行、緣份,從書中你有更多體會,作者火車上遇到一位來回西伯利亞鐵路兩次的追夢台灣伯伯,還有列車上的俄國大媽、友好善良的服務員阿姨。作者在貝加湖民宿遇到一家美麗友好的人,幾天的善緣,永遠良好的回憶,正好讓作者的旅行,變得很有意義。
王 文 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