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28日 星期二

跌 打~醫 武 一 家


跌打有著源遠流長的歷史。周朝時,它被稱為金鏃科,宋朝時改稱正骨科,並沿用至清朝;而「跌打」則是廣東民間的說法俗語。

所謂醫武同源、醫武一家,跌打和武術有著密切的闗係。元朗石歩村的林國強是三代祖傳的跌打師傅,他祖父的跌打醫術,就因習武兼學得來。百多年前,石步村村民為了保護水源和財產,特意派林國強的祖父到東莞拜師學武,回來再將武術傳授給村民,並組織名為「更練團」的自衛隊。當時,林國強的祖父除了習武,亦兼學跌打,後來成為村中的跌打師傅,一直承傳至今。

二次大戰前後,不少武術家自國內移居香港,其中一位便是黃飛鴻的遺孀莫桂蘭。莫桂蘭早期於灣仔告士打道設館授徒,在天台教授黃飛鴻的武術、獅藝,同時亦傳授跌打醫術。她的義誼子兼傳人李燦窩師傅,在莫桂蘭離世前,承諾會繼承及發揚了黃飛鴻的武術、獅藝和醫術。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學武風潮令不少男士喜歡學兩招兼學跌打,因而造就了新一代的本地跌打師傅,湯永康師傅是其中之一。

近年,新條例令中醫藥受到更多規管,跌打被納入骨傷科,令全港跌打醫館的招牌亦因而要更名,將「跌打」改為「骨傷科」。此外,學跌打由傳統的師徒制改為需經學院培訓,以往跌打師傅可以上山採集新鮮山草藥來治理病人,現時則改為使用乾品草藥代替。

種種改變,對傳統跌打文化的發展,到底是得、是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