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30日 星期六

打 酸 棗

大陸方言和口音真是多,要是沒字幕,真聴不懂,不一樣的歌手,獨特,情感揚溢,唱功了得。使人共鳴陶醉悦耳,這首歌非他莫屬,沒人可相比較。老天爺賞飯吃,應該受用。

OH 夜 太 黑!

告別白晝的灰,
夜色輕輕包圍,
這世界正如你想要的那麼黑,
霓虹裏人影如鬼魅,
這城市隱約有種墮落的美,
  
如果誰看來頹廢,他只是累,
要是誰跌碎了酒杯,別理會。
  
只是夜再黑!
也遮不住那眼角不欲人知的淚,
OH 夜太黑!
它又給過誰暖暖的安慰,
只怪夜太黑!
誰又在乎酒醒了更憔悴,
夜太黑!
酒精把一切都燒成灰,
OH 夜太黑!

2018年6月29日 星期五

香 港 本 土 客 家 話

       傳承中華文明,客家是漢族的一大分支。在香港,人人都說廣東話,有部份人更對於市面上出現愈來愈多簡體字,以及教育局推行「普教中」甚為抗拒。但原來,在香港最早出現的語言並不是廣東話,而是圍頭話、客家話等「本土語言」。但隨著城市發展,這些語言正逐漸在香港消失,有專家估計,假如新一代不去學習或保育這些語言,它們將於五十年後於香港消失。 六月初,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委員會公布了首份「非遺」清單,共有四百八十項本地文化入選,其中包括納入「口頭傳統和表現形式」類別的圍頭話和客家話。 老一輩對於這些語言有可能在香港消失有何看法?新一代有多少人仍懂得聽和說這些語言?它們在香港現時的保育情況又是怎樣?
       客家地區多在山區,生活窮困,經濟不發達,人口外流厲害,外流出去的後代基本不學客家話,因為覺得沒有用。
       可能現在的人覺得,講方言是一種落伍的做法,很多父母甚至喜歡讓孩子用英語對談,但中英雙語,孩子以後在校園總會學到,連唯一可以讓他們學習自己籍貫的方言---家裡都無法做到,方言失傳遲早的事。
       到訪朋友的家,如果聽到家人之間,用方言對話,我總是對這些朋友的父母,有著更深的敬意。其實語言只是一種媒介。更重要的是籍著方言,可以讓我們對自己的籍貫,產生興趣,進而去了解我們的根,牽起中國祖先與遠赴南洋的長輩,和我們這些 21 世紀年輕人的一條線。
       香港比台灣遲。台灣早有客家人的權利寫入法律,還有客家衛視。香港到現在才在媒體和法律上,做出相關的保護措施。建議香港政府發布官方的客家話字庫,雖然官方語言和粵語的字庫,可以藉用和公用不少,但是如〔亻厓〕字在國內官方字庫是沒有的,希望可以從香港影響國內,保護客家話。
       我都好想學,在香港冇途徑學,希望可以各區多舉辦客家話班。

奮 鬥 人 生

噴泉之所以漂亮,是因為它有了壓力;
瀑布之所以壯觀,是因為它沒有了退路;
水之所以能穿石,是因為它永遠在堅持。
~人生亦是如此~

分享給每一位,正在努力奔跑、奮鬥人生的朋友們!

笑 聲 滿 叮 叮

笑聲笑聲 滿載叮叮~香港電車新形象!

       電車是香港其中一個重要的大眾運輸工具,而且是一個百年品牌,因為電車早在 1904 年投入服務,直到今天依然不辭勞苦,穿梭鬧市接載市民往來港島北岸兩端。廿一世紀的電車服務對象不只限於本地人,外地遊客也很喜歡搭乘這款雙層叮叮車,不同的角度欣賞香港的都市面貌。

       百年品牌,滿載經典,也可以歷久常新。香港電車趁這個夏天,重塑品牌形象,採用了新的電車標誌設計。沿電車軌道的街上行走,你會發現各個電車站已經換上顏色鮮明的微笑電車標誌,其實這也是革新形象的重點之一,方便乘客和遊客識認搭乘電車的位置。

       不僅是電車標誌向乘客展示笑容,現在每輛電車前方的保險槓也劃上一條白色微笑型的弧線,希望每個人在叮叮車上都有愉快的搭乘體驗。
       這次新形象的宣傳口號「Catch a ride, Catch a smile」,「笑聲笑聲,滿載叮叮」,不自覺在腦海會響起一首非常經典的電視劇主題曲。
       有些人覺得 T 字軌道紅藍兩色的舊標誌被換走很可惜,不過,新標誌最大的優點是清晰易辨,遠遠的就已經看到鮮綠色的電車站。
我覺得站牌上的字體線條變粗,乘客更為容易辨讀站名,設計實用。
新路線圖還教導乘客正確搭乘電車的方法,後閘登車,前閘付款下車。
不過,筲箕灣總站下車點的站牌還未換上新裝,仍然保留舊的電車公司標誌。
       然後這些照片是電車公司正式宣佈換新形象的第一天拍攝的,電車站路牌還是舊款,給大家緬懷一下。
筲箕灣總站未換上新裝前的景況。
站牌上的字體線條較幼,作指示用途不算理想。
印上舊款電車標誌的路線圖。
       1974 年,香港電車被九龍倉和會德豐集團收購。由於九龍倉集團的標誌選用紅藍兩色,當時的電車公司標誌也跟隨母公司的色彩,於是,紅藍 T 形軌道標誌就這樣誕生,用了 40 多年直到今天。
大型宣傳海報上的舊款標誌,應該很快被換掉吧。這是最後一刻留為紀念。

2018年6月27日 星期三

別 矣 才 女

【新聞】一代才女林燕妮早前安詳離世,享年 75 歲。昨日林燕妮假香港殯儀館設靈,靈堂佈置以優雅的白色為主調,掛上「永遠懷念」四字橫匾,靈堂正中擺放兒子李凱豪送上的粉紅色心形玫瑰花圈,而李凱豪則戴帽,靜靜地坐在一旁。
       林燕妮生前人緣甚廣,包括廣告界、演藝界、出版界及保險界的好友,陸續有親友到靈堂致祭,而花牌亦多不勝數,包括查良鏞夫婦﹑劉德華﹑黎明﹑楊受成﹑蘇永康﹑鄭秀文﹑陳可辛﹑吳君如﹑陳潔靈﹑陳家瑛﹑劉培基﹑蘇澤光﹑陳淑芬﹑劉天蘭等,令靈堂形成一片花海。
       林燕妮鍾愛粉紅色,為了讓這一代才女有個不一樣的葬禮,親友都送上粉紅色的花,以配合她出眾的型格和個性。堂內散發著淡淡的 CHANEL N°5 香水味道,貫徹林燕妮的浪漫氣質。
     (27 號)出殯儀式後,隨即奉柩哥連臣角火葬場火化。扶靈名單包括好友連炎輝、倫永亮、高文安、陳淑芬、周群歡、Renee Ting、Maggie Wong 及 Joyce Tang。

「貓 Sir:散發著淡淡香水味道的靈堂,不愧為小弟少年十五二十時,第一個崇拜的浪漫女作家。林才女!願妳在天上,延續妳的浪漫。

Altai Kai

蒙古草原文化
   

2018年6月26日 星期二

《從 前 有 個 香 港 仔》

      《從前有個香港仔》這書名,一語雙關,既指「香港仔」這個百年漁港,同時也帶領香港人尋根。這是好友香港大學建築保育學部客席助理教授黎志邦,和服務香港仔三十年的社工哥哥黎志棠,耗費十年時間,以「香港仔」為中心,延伸至香港漁業歷史的一本極珍貴新書。加上在香港仔長大及發跡的周其仲鼎力贊助,令這本書順利出版。
       翻閱此書時,我像開啟了一扇穿越時空的隧道,鑽進漁業曾經是香港第一產業的黃金時代,驚見開埠初期,香港人口中曾經有五成半為漁民!就連「香港」這個名字,都是來自香港仔。明清時,本地種植香樹和出產香木,並以石排灣作轉運港,運回內地,地點在今天香港仔天后廟對外的港灣,該處更曾有條「香港村」。一八四一年,英軍首度來港在赤柱登岸,想到港島的北岸中環去,聘了水上人陳群當嚮導,途經香港村,誤打誤撞用了香港村作為全島的名字,陳群水上人口音,又把香讀作「康」,英文譯成「Hong Kong」。
       漁民時刻與大自然搏鬥,在沒有銀行的年代,身家性命財產,全在一條船上。辛辛苦苦賺來的金條,他們稱之為「倉底石」,萬一被暴風雨吞噬而翻船的話,真是甚麼都沒有了。戰爭時期,漁民活在死亡的邊緣,苦等到和平,漁船已破爛,無以維生,不少飢餓至死!
  七、八十年代,香港漁業風光,是英聯邦最大出漁港,單是「海鮮大王」蔡繼有,每天便有三個集裝箱的漁獲外銷日、韓,以至美加。
  今天,香港仔仍保留漁港的獨特風貌和文化,值得大家以此書作嚮導,追尋香港的歷史軌跡。

       潘 麗 瓊

大 愛 從 來 無 言

        這張照片獲得了年度最佳照片獎,然而拍攝者卻陷入了抑鬱不能自拔的心理狀態⋯⋯
        三隻獵豹,追一隻母鹿和她的兩個鹿寶寶,以母鹿的奔跑速度,可以輕鬆逃掉這場殺戮,但是她為了讓兩個寶寶能安全逃跑,竟選擇大無畏地站著,眼眺遠方逃離的寶貝孩子們,即使下一秒她即將被撕成碎片,有一種本能的愛,能劃過時空、跨越生死⋯⋯
        我們常常問:愛有幾分?其實,愛從來不需要我們相信,它或許就存在你看不見的地方,在那裡不來不去,大愛從來無言⋯⋯

2018年6月25日 星期一

1966 年 香 港

      影片中勾起了童年時光,亦勾起了悲喜與感懷。社會變化有過程。當年很多新移民來到香港,胼手胝足,慢慢才有後來的繁榮。樹木先有根,長出榦,再有枝葉,然後開花結果,每一部分都重要,應常存感恩之心。

2018年6月24日 星期日

吵 架 也 是 溝 通

愛情裡
需要兩個人付出
珍惜每個當下
吵架也是溝通一種
   
爭執時
不要為了賭一口氣
爭論輸贏
贏了卻輸了幸福
退讓只是
因為““愛””這個字

2018年6月23日 星期六

無 聊 踢 足 球

一大清早....蚯蚓一家很無聊~

小蚯蚓  把自己切成兩段  去打羽毛球
  
蚯蚓媽媽  把自己切成四段  去麻將
  
蚯蚓爸爸  則把自己切成了肉末😅
蚯蚓媽媽  哭著說:你怎麼這麼傻?
切這麼碎會死的😭
  
蚯蚓爸爸  虛弱地說:我突然想踢足球哇!

紮 馬 尾 學 問

        夏天那麼熱,長髮的女生是不是每天都很想紮起馬尾,讓後頸和背部的皮膚休息一下呢!馬尾是很多女生愛紮的髮型,不但簡單清爽又好看,但是原來馬尾也有分高馬尾和低馬尾,而且不同的人適合不同的高度,就看這 2 點看看你適合紮哪種馬尾吧!

1. 看臉型而定

        比較圓臉的人比較適合高馬尾,因為這樣看起來可以讓你的臉部變得更尖而且有輪廓,沒有瀏海的女生更可以選擇 all back 馬尾髮型,這樣就能變得更清爽。臉型比較長的女生可以嘗試把馬尾紮低一點及挑蓬鬆一點,可把臉顯得比較圓,修飾較長的臉型。

2. 再來看頭髮質素

        如果本來的頭髮是偏硬並帶有捲度,可以紮高一點的馬尾,加添一點活潑可人的感覺,有效減齡,要是頭髮比較軟且柔順,垂墜感較重,那可以選擇低馬尾,輕輕把頭髮綁起即可,突顯出溫婉柔順的感覺。









泰 國 旅 遊

2018年6月22日 星期五

糭 子 本 色

  節日,讓人感受四時更替和文化傳承,更可以打斷一下過度急促的生活節奏,給人休養生息的機會。今年端午節連結了周末,帶來幾天假期,除了可以睡個飽之外,更有足夠時間讓我從事一項傳統活動:包糭子。家母在生時每年都包糭子,而且手藝精良,包得內外兼美。我不想這傳統在我這代中斷,近年也捋起衣袖動手包,發覺原來並不很難。事前功夫只有幾項:糯米和去殼綠豆用清水泡一夜,乾竹葉(四至五片包一隻)和鹹水草先烚一下,鹹蛋黃一開二,泡過的糯米用油鹽拌一下,在切小件的肥肉和綠豆裏加進大量五香粉,就此而己。要把糭子包得飽滿、扎實、呈三角形,的確考功夫,但自家出品不用太講究,秘訣是不要太貪心,填入太多餡料,否則必散無疑。
  煮糭子講究火候,要用武火烚四小時,要留意別讓水燒乾,熄火後不要開蓋,再待它幾個小時,便可吃到香糯軟滑的糭子了。
  以上的材料,缺一不可,更不能隨便加添。今天樣樣講求創新,但在傳統飲食上,還是尊重傳統好。我最反對把鮑魚、瑤柱甚至魚翅等高檔食材加進去,把糭子變成不倫不類。食材的搭配講求質感和諧,要知糯米、蛋黃、肥肉及綠豆這四樣東西,火候足時都是入口酥溶之物,堪稱絕配,但當你咬到一塊有嚼勁的鮑魚,便大煞風景了。同理,近年有酒樓為求高端化,在燒賣上、酥皮裏,甚至月餅中放一隻原隻鮑魚,實在不應鼓勵。
  
       楊 立 門




        貓 Sir:有同學仔請我吃她自己包的糭子,好好味!間中都有其他同學仔請我食野,知我貪咀又好奇,多謝佢哋!

走 地 雞

       走地雞 係一種養雞嘅方式,相對於大型工業式嘅飼養,啲雞會放喺農場地下任佢走,唔會成世困喺個雞籠度。養相同數量嘅走地雞,需要嘅地方大得多。亦因為走地,所以肉質特別好。因為相對自然,走地雞會賣貴啲。好多時,走地雞唔會打針。有報告話走地雞蛋營養亦會好啲。從動物權益來睇,走地雞亦好過一般養雞方法。
       
小時候住在鄉村石屋中一個小房間,沒地方走動,經常搬張藤椅,坐在大門外的石地堂,看見很多走地雞隨處走動,亦見過幾次閹雞佬來做買賣.. ...後來搬上大廈居住,只會在街市見到活​​生生的雞隻.....再大一點,只會在超市見到沒有頭、沒有毛、沒有腳的冰鮮雞.... .早幾天,在大陸有家的朋友帶我去果園玩,再一次見到隨處走動的走地雞,心情很興奮,彷彿回到小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