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10日 星期四

揚 帆


       張保仔1786年-1822年)原名張保新會縣江門鎮水南鄉人,1810年以前廣東沿海著名華南海盜,至今為人所熟悉的香港歷史人物。
       父母改「張保」的名字是因為希望他平平安安,而廣東人喜愛把「仔」放在姓名後面。所以叫「張保仔」。本是新會漁民的兒子,他15歲時跟隨父親出海捕魚,但遭海盜鄭一擄走,年輕時成為了其部屬。有傳因為鄭一是雙性戀者,也喜歡男子,故與英俊的張保談起戀愛,後連鄭一的夫人鄭一嫂(石氏)都喜歡張保,三人發展成三角家庭,亦令張保在海盜內的地位大大提升。有次鄭一遇上颱風溺死,亦有說是被殺死。死後,其妻石氏被屬下擁立,續領紅旗幫為首領。當時女性地位低,為鞏固自己的勢力,鄭一嫂用張保仔為助手。後來張保因和鄭一嫂結為夫婦,從此紅旗幫所有領導權遂交由張保所繼承。
       紅旗海盜團全盛時期時,張保擁領三、四萬多海盜及六百艘戰船,堪稱南中國海最大的武裝勢力之一,並以沿海島嶼為基地。他經常橫行廣東沿岸,主要劫掠沿海的運鹽官船或外國貨船。其他商船要經過他控制的地區,也要先交納「行水」(保護費)。相傳張保饒勇多計謀講義氣,雖然橫行南中國海域,但因張保本人出身貧苦,所以特別愛護平民,他們在向鄉民購買糧食時,往往加倍給錢。並保證不滋擾貧民和漁戶,嚴禁部下在駐紮地區掠奪。因而得窮人支持,百姓視他為劫富濟貧的俠盜。
       清軍多次剿捕紅旗海盜,最大規模的一次戰役,是張保仔在赤鱲角清朝水軍封鎖圍剿,雙方各有約三萬海軍,數百艘船,炮二千。據葡萄牙文獻記載,葡清聯軍的艦隊與紅旗派海盜的主力艦隊曾經在大嶼山海面進行一場激戰。清嘉慶十五年(1810年),澳葡艦隊在大嶼山海面與紅旗派主力三百多艘武裝船相遇。張保所派出的兩支先鋒船隊被澳葡艦隊擊敗,於是親自率領水師駛抵戰場。海盜團分成六個小隊,每隊圍攻一艘葡萄牙戰船,試圖利用人數上的優勢,用登船肉搏的白兵戰術來擊敗葡萄牙人。而葡萄牙人則以密集式炮火攻擊對方,成功阻截海盜船逼近。眾小隊陣腳大亂,海盜無心戀戰,紛紛逃離戰場。張保乘大霧撤離赤鱲角,繼續與清軍對峙。
       經過赤鱲角海戰後,張保的紅旗派勢力銳減。  加上兩廣總督百齡招安瓦解了海盜間的互不侵犯的均勢,令黑旗幫藍旗幫兩幫攻打紅旗幫。百齡委任已革千總周飛熊花東苑帶檄文出洋陳說。嘉慶十五年(1810年)二月,張保仔向官府提出投降,雙方談判因故中止。四月,鄭一嫂廣州兩廣總督百齡談判,協議接受招安,並將艦隊集合於香山縣外海芙蓉沙。四月二十日(1810522日),百齡赴芙蓉沙接受張保仔、鄭一嫂投降,共計海盜婦孺17,318人、船226艘、砲1,315尊、兵器2,798件。張保仔改名張保,清政府賞給千總頂戴,保留30艘船私人艦隊,留於廣東水師效力。六月三十日(730日),因擒獲西路海盜烏石二立功,賞戴藍翎,以守備超等升補。二十四年(1819年)四月,升授福建澎湖協水師副將
       張保任澎湖副將後,家眷亦跟隨張保到澎湖定居,育有一子張玉麟及一女。張玉麟後代於澳門
       相傳香港有許多與張保仔有關的遺蹟,在長洲塔門南丫島舂坎角都有張保仔藏金的傳說,最廣為人所知是長洲張保仔洞,至今一直流傳它是張保仔埋藏寶藏之地。不過有人認為張保仔洞極為狹窄,無法埋藏寶物,所以張保仔洞其實只是躲避兵追捕或存放火藥的地方。另外也有流傳赤柱舂坎角的一間天后廟神枱下,有一專供張保仔遁逃之地道,然現今已被封。
               據葉靈鳳於《張保仔的傳說和真相》一書中指出,張保仔旗下的海盜勢力全盛時期共300艘戰艦,7萬多名部眾。以張保仔的地位及聲勢,官兵對之猶有所懼,張保仔不可能亦不須藏身於陸上山洞,亦不可能將金銀財寶埋藏於陸上,他認為香港故老相傳,有關張保仔藏寶之說多為傳說,而非真實。
       此外,據許地山教授考查,指出現今香港島西營盤是當年張保仔營寨的舊名。然而此說卻為香港作家葉靈鳳所否定,指出西營盤之名,純指開埠初期駐紮在港島西區一帶的英軍軍營。在港島歌賦山山腰,有張保仔舊時據守海島、以青磚和蠻石鑲砌而成的塹壕遺蹟。
       除此之外,一條在香港島太平山山腰的古道,也被命名為張保仔古道,惟古道是否張保仔所開闢則無從稽考。

2018年5月8日 星期二

“ 和 牛 ”

       出國旅遊時除了 “買買買”,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目的,就是 “吃吃吃”。而吃的時候,又往往想吃點好的,銀子自然不會少掏。加上日本餐飲本就不便宜,花大價錢吃到了 “傳說中的” 某樣食物,卻覺得不好吃?你可能需要檢討一下,是不是忽略了隱藏在菜單中的 “小秘密”。
       今天我來說一下,日式烤肉店菜單中隱藏著的小秘密。主題是 “牛”。很多人會說牛有什麼好說的啊?日本的牛都是喝啤酒,享受馬殺雞長大的,肉質超嫩,一咬下去油滋滋的,鮮甜無比。
       的確,日本的牛肉品質,在世界上是公認的。但 “人和人有別,牛與牛有異 ”,你以為你在日本吃到的牛肉,就是你以為的日本牛肉嗎?
                比如在這張宣傳圖裡面,同時出現了 “和牛”、“國產牛” 兩種對牛肉品種的稱謂。在中文的理解中,“和” 代表日本,“國產” 自然就是日本產,“牛” 就是牛隻、牛肉。所以這兩個稱謂粗看之下,都是 “日本牛” 的意思,那為什麼要分開寫成兩種呢? (其實很多日本人也不太清楚)
       在英語中,“國產牛” 叫做 “Japanese beef ”,而 “和牛” 被稱作 “Wagyu” 或者 “Wagyu beef ”。顯然這是兩種不同的牛肉。和牛,一種主要在日本飼養的食用牛種。除了黑毛和牛、褐(紅)毛和牛、日本短角和牛,以及無角和牛這四種以外,他們的雜交品種統屬 “和牛” 範疇。其中黑毛和牛因其肉質鮮美,經濟價值高故被廣泛飼養,佔所有和牛總數中的 90% 以上。黑毛和牛中享譽盛名的,有神戶牛、松阪牛、米澤牛、近江牛等等。 “和” 這個字代表一種血統。為了確保血統純正,在日本,和牛和國產牛都需要由飼養主提交牛隻登記信息,每一頭登記在冊的牛,都會得到一個 “個體識別編號”。一牛一號,從運送過程、部位分割,最後到超市賣場或餐廳的餐桌為止,這個號碼跟隨一頭牛的一生,消費者甚至可以向販賣業者索取要自己吃到的牛的編號,上網查詢該牛的生日,性別,暱稱等等。說句題外話,日本人有一種說法,就是吃牛肉要吃母牛的肉,尤其是沒有生育經驗的母牛肉最好吃,是不是真的我不敢說,只是在飯桌上,聽到過好多人這麼講了。
      “國產牛”的意思,相對於和牛要簡單許多,四種和牛(黑毛,褐毛,日本短角,無角和牛)在內,不論是在日本國內出生,還是外國引進,亦或是海外品種的活牛,只要在日本生活 3 個月以上(一般是指發育期間)的牛,都可以被稱為 “國產牛”。只是在販賣時,和牛會特別註明,而其餘的統稱國產牛。
       簡單地說,就是如上圖表示的這樣,牛肉,包括海外進口的牛肉中,如果是取自於在日本生長超過 3 個月的牛隻,廣義上統稱為國產牛。國產牛之中,擁有四種日本認定的血統(黑毛,褐毛,日本短角,無角和牛)的牛特稱為和牛。口味上其實國產牛相較於日本市面上的普通澳洲牛肉,要好吃得多,尤其是在油脂和香味方面。進口的澳洲牛肉雖然價格便宜,但處理不好生腥味較大。國產牛價格相對較高,但是用來製作普通料理已經相當美味。但和牛的價格,非常昂貴,常用來製作高級烤肉和牛排,甚至是生吃品嚐或者做成壽司。

2018年5月7日 星期一

虎 爺

小 兒 守 護 神
   
民間信仰中,被供奉在主神桌下的虎爺,時常被信徒們忽略,祂是兒童的守護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cpRPzIOf1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