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30日 星期五

石 屋 咖 啡 冰 室

 

  一九八七年港英政府宣佈清拆九龍城寨,我們當記者的焦點自然落在這個歷史遺留下來的三不管地帶,當年進出城寨錯綜複雜的通道,從未在意西陲聯合道對面有一組石屋群,直至上個月有人說要到石屋家園吃 Brunch ,才知道有這個隱世冰室。


  走進侯王古廟對面的石屋家園 ( 何家園石屋 ),迎接的是偌大的空地,有幾棵成蔭大樹,有一組麻石構建的兩層高石屋,有果園有花園,外觀與佈局帶點歐陸風格。據說始建於光緒登基慈禧垂簾聽政年代,一個何姓家族所居,直至二戰香港淪陷,大宅損毀,子孫走得七七八八,文革時大批難民逃港,這裏變成寮屋區。

  四年前經「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名為石屋咖啡冰室,便在其中一幢花崗岩石屋內,室內充滿懷舊特色,室外在樹蔭下的茶座,其實很悠閒雅靜,有傘有聚便不怕風不怕雨,但盛夏之時還是坐在室內舒服。

  未來之前已知道石屋由社企經營,坦白說對食物水準心存寬鬆的態度,但翻閱餐牌發覺假日午餐選項竟有九款之多,包括日式照燒雞扒飯、意式番茄肉丸意大利粉、粉烘脆煙火腿芝士比高包配迷你沙律、蘑菰菠菜意大利粉、手撕豬肉漢堡配薯條、水煮蛋配煙肉及迷你沙律、水煮蛋配煙三文魚及迷你沙律、全日早餐(包括煎蛋、雞肉腸、煙肉、煙三文魚、牛角包和焗豆)、奄列早餐,半自助形式,餐價由四十八元至六十五元,包即磨咖啡、伯爵茶、橙汁或蘋果汁。

  價錢只應是其中一項考慮因素,好不好吃才是關鍵。三個人叫了不同食物,再加一份四十八元共五隻照燒雞翼,擺盤有板有眼,味道亦不俗,難得!

       梁 家 權

2019年8月29日 星期四

看 到 了 希 望

        在一個地方住久了,已經忽略了驚艷的美景。就像一般關係久了,大家都忘記了對方當初吸引自己的地方。
        在別人看來,美的還是美的,只是擁有的人,不一定珍惜!好久沒看到彩虹,今天看到它,仿佛看到了希望!🌈💝

2019年8月28日 星期三

跳 蚤 市 場

 
       跳蚤市場Flea Market),亦稱舊貨市場二手交易市場,是一個讓人出售及購買物品的市場,銷售貨物一般是二手物品,價格較便宜,但有時亦會有冒牌貨;有些跳蚤市場則可找到雖然新、但賣不出的貨品降價求售。在西方社會,在跳蚤市場尋寶購物是一種受歡迎的消閒活動。與中國等地的街市的區別是,街市有新鮮食品、百貨等,而西方的跳蚤市場並沒有賣新鮮食品,兩者的擺攤環境亦有所不同。在某些人的印象中,跳蚤市場是可以買到超值便宜貨的地方,1990 年代後期,例如美國公共電視網、英國 BBC 電視節目《Antiques Roadshow英語Antiques Roadshow》,強調在跳蚤市場買到的物品,其價值遠比它在跳蚤市場裏的售價為高。
       貨物交易市集自古有之,中國最古老的文獻《周易》有「日中為市」名詞,之後的漢朝,那也是遠在二千年前,就出現了二手書籍與文物買賣的定期市集「槐市」。史書記載倉之北為槐市,在一列有數百棵槐樹的街道上,露天無牆與無屋,每月初一及十五,書生在此聚會擺攤,各人拿出有意出讓的經傳書籍及笙磬樂器,大家互相選購買賣。
       至於近代「跳蚤市場」一詞,其由來並沒有十分確切的說法,但至少有三個常見的出處:第一個廣為流傳的說法,從法文跳蚤市場「Marché aux Puces」的直譯而來,據說中世紀晚期,有個位於巴黎聖母院旁的大型市集,專賣王公貴族淘汰的舊衣。在一場跳蚤之災橫肆後,舊貨商遷往巴黎北邊的聖湍(Saint-Quen),被人稱為跳蚤市場。第二項推測,在 19 世紀後半葉,巴黎市長奧斯曼對巴黎進行現代化更新,許多舊街道被拆除,因此街上的舊貨商紛紛「走避」,即英文的 flee 與法文的 fuir 之意。而第三種推論,據一位女性語言學者研究,大約 1816 年,在紐約曼哈頓荷裔移民有個谷地市埸「vlie markt」,而這個荷蘭文 vlie 的發音和英文的跳蚤 flea 雷同,於是由谷地市場轉變為跳蚤市場。


我比狗蚤咬,好鬼痕!
要講~我比狗「早」咬,好鬼痕!

我住係大嶼山東涌
要講~我住係大「罪」山東涌

我坐氣墊船過澳門
要講~我坐氣「電」船過澳門


遇著 Le 班人,真係嘔「電」🤪

2019年8月27日 星期二

不 過 一 杯 茶

人生
不過一杯茶

濃也好  淡也好
自有味道
急也好  緩也好
   那又如何?
暖也好  冷也好
相視一笑

2019年8月26日 星期一

長 壽 不 容 易

        屯門公園回復昔日清靜,記者訪問「大媽歌舞團」觀眾,其中一個阿伯語出驚人:「唔來屯門公園,就要去屯門醫院啦!」令人印象極深刻,也多少道出了退休老人的寂寥。
  現代人壽命愈來愈長,香港男人平均壽命八十點七九歲,若六十歲退休,生命最後三年纏綿病榻,那麼大約有十七年時間賦閒家中。如果沒有設立新的人生目標,餘生便得為打發時間絞盡腦汁。工薪階層的老人,退休後阿婆若忙於湊孫,阿伯更加無所事事。對着家中的老伴,相看兩生厭,屯門公園的妖冶大媽,確實吸引得多。
        屯門「歌舞團」的大媽,讓望着前路、一片迷茫,等着進醫院的阿伯看到人生最後一抹亮色,一具具在他們看來「活色生香」的胴體離他們這麼近,打賞一點點小錢,隨時可以觸摸,而不承擔任何風險,貢獻全部生果金毫不手軟,反正豆腐比生果好吃。
  當然,即使吃豆腐,也有機會梗喉,也有一定風險。還記得那個「未曾真箇已銷魂」的阿伯嗎?看大媽跳舞太興奮,竟倒地不起,一命嗚呼。連屯門醫院都不必去了。
        人均壽命跟香港人叮噹馬頭的日本人,也面對高齡老人寂寞度餘生的問題。一些失去伴侶後獨自生活的老人,怕給別人添麻煩,變成「隱閉老人」,很多時候死在家中無人知悉。
  長壽,而活得身心健康,又有清晰的人生方向,不容易啊。

        高 慧 然

2019年8月25日 星期日

能 看 多 遠

我們能看多遠
靠的不是雙眼
而是胸懷

你裝得下世界
世界才會容你

2019年8月24日 星期六

爭 取 復 得

        並不是說喝酒就開心,沒酒喝就不開心,而是人生除了工作賺錢、拚事業、衝理想之外,我們還渴望寫意。
        寫意的生活代表著休閒沒壓力,這是未來需要去爭取的目標,應該是說曾經擁有,現在希望努力爭取失而復得!

2019年8月23日 星期五

大 頭 佛

傳統的舞獅,除了有獅子、打皮鼓和打鈸的師父外,前面必然有拿著葵扇、好像小丑般引人發笑的大頭佛引路,可惜香港現在已經很少見到大頭佛了。
根據書本所言,大頭佛又稱瑞佛,原本是一個道行很深的和尚。在他居住的地方有一隻有靈性的怪獸,牠聞得此和尚大名,便去傷害他,但當和他搏鬥時,怪獸不慎弄傷了腳部。和尚不記前嫌,用草藥包紥好怪獸的傷口,但怪獸卻悻悻然離去。
後來,這隻怪獸常常出來作崇,因為牠是吃齋不吃人的,便到附近鄉村破壞農田。鄉民不勝其煩,只好趁牠出沒時敲鑼打鼓去嚇走牠,或是貼出紅色的紙張來驅趕牠。因為牠常常發出「連」的聲音,所以人們都稱牠為「年獸」。
幾年後,年獸待得和尚上山採藥的機會,又去襲擊他。當他們打得難分難解時,正所謂「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一條大蛇趁機會想把他倆都吃掉。於是,年獸只好丟低和尚和大蛇搏鬥,當大蛇快要被年獸打死的時候,那和尚卻擋在前面,把大蛇放走了。年獸很忿怒,牠問和尚為何要這樣做,和尚答是因動了惻隱之心,所以才放走大蛇。由是年獸深受感動,決定以後不再傷害和尚。
後來,佛祖把和尚和年獸點化,於是和尚成了瑞佛,年獸就成為座下猛獸。這就是其中一個大頭佛來源的傳說。

2019年8月22日 星期四

臉 皮 厚 起 來 了

        說真的,我不是一個善於交際的人,以前甚至被評為清高傲慢、不食人間煙火。
        但如今一切都是為了下一代,為了孩子身心更健康發展,多交朋友,盡力為家人,漸漸的,這臉皮就厚起來了!😅😅💝

2019年8月21日 星期三

香 港 獨 特?

       中央高規格宣示深圳要搞改革的「先行示範區」,我為此感到神傷,恐怕這是香港由盛轉衰的轉捩點。有朋友叫我不要多愁善感,杞人憂天,他們認為香港還會很好,深圳不能取代香港。
  他們抱一種「香港獨特論」,認為香港是全世界最自由的經濟體,深具特色,蘊積豐厚,只要外人,包括阿爺不要搞香港,讓香港自行發展,香港便會很好。我近日一直問自己一個問題,香港是真的這樣獨特嗎?
香港能夠從一個小漁村,發展成今天的頂級國際大都會,歷史的緣起是英國人看中香港的港口水深港闊,希望利用香港位於中國南方的獨特地理位置,打開與中國通商的大門,就借鴉片戰爭,硬要中國割讓香港。
  要拆解香港的成功因素,主要有三個方面。第一是制度:香港是自由港,實行英普通法制度,發生商業糾紛,都按國際規格處理。外地人來香港做生意,見到此地有其慣用的國際法律標準,的確會吸引他們來香港。但如今連番暴力示威,特別是堵塞機場,已令外地人心寒。香港人自己不尊重法制,正在破壞香港的核心價值,恐怕將來外國公司研究是否在香港設立地區總部,也會考慮這些因素。
第二是人:一個地方要發展成功,必定要匯聚各種的人力資源。香港在一九四九年中國解放的時候,先吸收了大批來自上海的工業家帶來的技術和資金。到七十年代,戰後的第一代年輕人開始長大,他們很多人在小時候生活貧困,一家八、九口住徙置區,捱夠了全屋人圍着一張小桌吃一碟菜送白飯的苦日子,能夠在工廠做個打工仔,賺那兩百元一個月的工資,已經覺得人生充滿希望。這就是香港的「搵食主義」迸發的年代。到了八十、九十年代,香港新生代大學生開始大量投入職場,更高端的服務業也開始發展起來。
  當年抱著「搵食主義」的年輕人,只專注於賺錢,是香港發展的生力軍。但現代年輕人,聽到「搵食」兩個字,都覺得相當「老套」,他們要追求政治理想。但現實點看,追求政治理想的意識形態,並不太切合一個拼搏向上型的經濟體。香港現時也抗拒外地人才流入,特別反抗內地的人才。
第三是資金:中國自一九四九年建國至二○○一年「入世」之前,還是一個相對封閉的經濟體。中國即使在革命風起雲湧的年代,仍然不願意收回香港,主要是因為毛澤東對香港抱有長期利用的打算。說白了,就是明知中國封閉,要留香港作為一個窗口,讓資金和物資流入。到二○○一年中國「入世」之後,內地充滿活力的城市群大量崛興,北京、上海、廣州、深圳,以至沿海城市都發展得異常蓬勃。當時的內地人都想多與香港合作,從而學習香港的處事方式和吸納香港的資金,現時已經變得不再想與香港合作,怕香港分薄了他們的商業機會。
  廣東省是其中的典型,在一九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的時候,廣東省還想與香港合作搞港珠澳大橋,當時香港還很「高竇」,不想搞。但到了二○○三年香港爆發「沙士」,香港重拾這個建議,廣東省政府已不想再建這條大橋,最後要靠中央硬迫,才能成事。
二○○三年內地開放自由行,中國人當時剛富起來,都想往外走吸些自由空氣, 富人在境外的大城市買樓居住,成為一時風尚;旅遊購物,買名牌也是每年幾次的指定活動。香港既深受其惠,也受其苦,因為這樣一個小小的地方,要承擔一年幾千萬的旅客,難免逼爆。再加上香港處理不當,港人在反抗內地遊客情緒當中,孕育了濃厚的反中思想。
  經過這次的反《逃犯條例》風波,尤其是經歷了暴民在機場圍毆內地旅客和記者之後,內地人與香港人已經出現了一道鴻溝,內地人覺得香港人仇視他們,已不把香港當成自己人。內地源源不絕對香港挹注資金的狀況,勢將改變。所有的幸福,都不是必然的。
在現今世界,水深港闊的地理環境,已不再重要。香港的搵食一代已成過去,追求政治理想的一代冒起,再加上內地人與香港人的鴻溝漸現,內地流入香港的人才和資金都會減少,香港的優勢正大幅衰退。香港這樣龐大的經濟體,要每年維持百分之二以上的增長,需要有大量新增資源投入和大量新的商業機會湧現,才能達標。單是生意不增,香港已經很痛,如果生意還要減少,而且是持續地減少的話,我看不到香港所謂的獨特性,會有多真實。
  在這場風暴當中,參與的群眾固然風起雲湧,而精英階層袖手旁觀,也是一個致命因素。而袖手旁觀的背後,就是覺得香港很獨特的心態所造成。再加上精英都十分富有,忍痛能力很高,香港的覺醒期,會非常漫長,要等到港人發覺香港並沒有那麼獨特,可能要到一、二十年之後,不過到覺醒的時候,應該已經太遲了。

        盧 永 雄


三 間 南 洋 叻 沙

       南洋,是指南中國海附近的東南亞國家,包括:馬來群島、新加坡及印尼群島。在香港,大多數人提起南洋這兩個字,通常都會聯想到叻沙,我也敢說香港人也頗喜歡吃叻沙的。 
       叻沙是一道源於南洋的麵食,是馬來西亞及新加坡別具代表性的食物。其本身有很多種類,如咖喱叻沙及亞參叻沙,它們都曾被 CNN 及 The Huffington Post 評為必吃美食及死前必嘗美食之一,相當巴閉。其實咖喱叻沙也細分幾個種類,好像娘惹及加東,但兩者均以椰奶及香料作湯底,分別在於麵條,娘惹叻沙的麵條大多是油麵或粗米粉,加東叻沙則是切成小段的瀨粉,用匙羹連湯及粉一起進食,配料不外乎雞絲、螄蚶、海鮮、雞蛋、魚餅等。 不過對我而言,無論叻沙有幾多種類,只要她的咖喱湯底做得好,配料正宗,我便心滿意足。在香港要找好吃的叻沙說難不難,但也不容易。
        我的首選一定是位於灣仔的 Rempah Noodles,這家只賣乾撈或湯叻沙及蝦湯麵,叻沙湯頭的平衡做得相當出色,吃得出叻沙醬用上十分足料的香料炒成,香氣十足,參巴醬的辣味剛好,湯頭的味道留在舌頭上久久不散,絕對是一碗高質的叻沙。
       另一家位於太古坊的小娘惹,店子小小只有約 20 個座位,如餐廳的名字主打娘惹菜,鎮店之寶娘惹海蝦喇沙,大廚用南薑、喇沙葉、大紅椒、黃薑粉及石栗等近廿款香料炒成喇沙膽,再用大量虎蝦頭及殼熬煮3小時做蝦湯,最後混合喇沙膽、蝦湯及椰奶,煮成鮮黃色的喇沙湯底,面層的一抹蝦油是精髓。先喝湯,濃稠適中,一點也不覺膩,更滲出陣陣蝦膏香氣,帶點咖喱微辣的餘韻,油麵米粉兩溝,十分掛湯。配料方面也足料,有海蝦、魚片及豆卜,驚喜的是連螄蚶也有,螄蚶灼熟後,雖不及半熟的甜美,但我卻很喜歡廚師這忠於原著的精神。
       最後,就是位於香港洲際酒店大堂酒廊的叻沙,相比起兩家小店是較豪華的。以酒店出品來說,這碗叻沙是極有誠意之作,湯底一喝就知正宗,味道香濃,椰香及咖喱比例平衡有序,配料十足又夠新鮮,鮮蝦、青口、魚蛋、雞絲、雞蛋,麵條是超掛湯的瀨粉,還有一小碟參巴醬伴左旁,嗜辣者可加辣,增添食味,索價二百餘元一碗也不算過分啊!

        Dorothy Ma

你 選 擇 的 命 運

        香港 8.18 集會沒有大事發生,事前各方預計這麼多人群聚集,散會後高危。中央部署大量武警在深圳,不少泛民頭目也用不同理由離港避鋒頭。這種事先張揚的事件,各方都會克制,通常不會出大事,但也不代表之後不會出事。

        周一發生了令人傷感的大事,不過沒有太多香港人會留意。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公布支持深圳成為改革的「先行試驗區」,簡言之,是內地所有改革措施的試驗區。首先,以後在內地各地方推行的改革試驗,只要深圳覺得對自己有利可行,立即可以實行,深圳不需再向中央申請。其次,深圳可以自己提出各種創新性試驗,例如將來人民幣逐步自由兌換,深圳一定先行先試食到盡,它是人民幣在岸市場,遠比香港做的離岸市場大得多。

        深圳的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世界領先,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創業創意之都」,最後發展成為紐約、倫敦那樣的國際最先進的大都會。

        阿爺是想做大深圳,成為香港的 plan B,要對沖香港風險的意圖十分明顯了。

        中央過去對港政策較親密,對台較疏離,如今中央對香港的態度「對台化」,大有「你玩夠先至返來搵我」的味道。我曾經和大學生討論如今局勢,話:「香港這樣搞政治搞下去,中央政策轉移,香港好快就被深圳、上海、廣州逐一超越。」大學生答謂:「我哋根本唔關心呢啲嘢。」話音未落,不幸言中。

        台灣由 1996 年開始搞政治,衰足 22 年,去年深綠高雄市才選出國民黨韓國瑜做市長,才有一小點改變。香港人更富裕,恐怕花 22 年也未必足夠去覺悟,那時已經是 2041 年了。

        你選擇的道路如何,你的命運必將如何。
        ( 節錄 )


        盧 永 雄



( 貓Sir:雖然我覺得盧先生分析得好好,但情感上好唔希望係事實……盡管小弟可以清茶淡飯,有一餐食一餐,過埋餘下的日子。但仲有好多香港人生活擔子重,仲有排挨!唉…… …… …… )

2019年8月20日 星期二

知 者 笑 死

  網絡資訊爆棚,各種消息流竄,假消息假新聞假圖片氾濫,只要聳人聽聞,就一定多人「分享」傳播。尤其在今日香港亂局之中,不管支持誰,人們心中都有渴望看到和不想看到的東西,然後就有人專門「餵食」,製造各式各樣的假消息來令人興奮或沮喪。


  這個時候,人的腦子應該清醒,更要有常識和邏輯的分析能力,才不至於着了道兒。惟有常識,才能令你避免被人利用作了傳聲筒,也不會見到些甚麼就大驚小怪到處轉發傳播。要知道在這種特殊的時候,所謂「文宣」,就是打仗的武器,放假料也是「文宣」手段,在互聯網傳播強大的今天,一個流言可迅速成為一個點炸藥的火頭,天天沉浸在網絡資訊裏的人,大多數只會覺得自己「能知天下事」,不覺得其實已成為「資訊餵食者」的寵物,一看到合心水的資訊,也不分辨真假,也不顧有甚麼後果,手指一點就「分享」出去,還覺得在「傳播知識」。

  今天,從「醫學知識」到「政治消息」,能講者不知其數,知少少扮代表,也總能找到「渴望知識」的信眾,信眾聽得三言兩語就覺得自己也是知識份子了,可以傳播知識了,於是一看你臉色就說「肝熱」,或者「根據分析」告訴你,深圳武警明天就會過關維持秩序。諸如此類,不知者嚇死,知者笑死。

2019年8月19日 星期一

琵 琶 湖

       琵琶湖(日語:琵琶湖びわこ Biwa Ko)位於日本滋賀縣,為日本最大的湖泊;日本湖沼水質保全特別措置法指定湖泊,也列入濕地公約國際重要濕地名錄中。
       滋賀縣大津市位於京都的東邊、琵琶湖的西南岸,緊鄰京都市。從京都站搭乘 JR 琵琶湖線只要約 9 分鐘就能抵達大津站,另外也可從京都市區搭乘地鐵東西線前往,不僅交通非常方便,JR 湖西線沿著琵琶湖前進,一邊為層巒疊翠的山景,一邊則是波光粼粼的湖景,沿線的湖光山色更是美不勝收。

2019年8月18日 星期日

諒 解 不 足

諒解別人的不足   懂得別人的不易
多一點讓步   少一點苛責
記住別人對你的好
融入自己最真的心   設身處地為別人作想

人與人
多一點分寸
讓彼此有空間   讓心靈有包容
這樣的朋友   才值得尊敬

其 中 一 個 假 人

本港示威衝突持續,不少記者在現場採訪工作都會身穿背心以資識別。Now 新聞台發表聲明,發現近日有人身穿印有 Now TV 字樣的橙色背心,在大型公眾活動上拍攝,Now 新聞台澄清此人並非 Now 新聞部及 Now TV 的員工,以正視聽。 
根據 Now 新聞台發放照片,該名可疑中年男子,手持相機,身穿 Now TV 字樣的橙色背心,寫有「MEDIA」字樣。

羞 於 啓 齒

「我愛中國,我愛香港。今天我很驕傲自己是中國人。曾經去過外國生活作留學生,真的很難找到歸屬感,世界根本沒有一個地方是完美無瑕的;都是靠人民共同努力,不斷進步而建立出來的成果。願中國國泰民安,繼續向前。願香港和平🙏平安🙏 #守護香港#」。

        ☝️ 鄧 萃 雯 


(貓 Sir:我出生於香港,成長於香港,我深愛香港。我亦曾經去過一些外面的地方旅遊,之前,有外面的人問我由何處而來?我都很自豪地告訴他們:「我是中國人,我是中國香港人。亅但最近發生的事,有一部分人所做的事,令我羞於啓齒,不再能夠自豪。)


2019年8月17日 星期六

2019年8月15日 星期四

只 要 有 愛 一 定 美

       時間無情,可改變一切;信念有愛,卻萬年如一。以攝影聞名於世的水禾田,半世紀以來透過照片,分享人世間真善美,其鏡頭下的人物風貌,既是歷史長河一瞬間,也是突破時空的藝術。這位香港殿堂級藝術大師,近日將歷年佳作結集成書,總結大半生攝影路途,強調堅持有愛,用心拍攝,作品一定美。
  水禾田,這名字是從潘烱榮先生的姓氏分拆得來,三字也代表食水、穀物和田地,三者兼得才能富足,今天細味,似乎也反映其豐盛的藝術人生。從事攝影、繪畫、撰稿、導演、編劇和廣告製作等工作的七十五歲跨媒界創作人水禾田,日前不但分享拍攝故事,也有話勉勵青年同道。
        水禾田的攝影故事,始於上世紀七十年代,他當年修讀香港工專(理工大學前身)設計課程,不久學習攝影,二十二歲購買人生第一台全手動相機「Yashica-D」 ( 影攝佳 D 型號),正式開啟攝影之路,此後經常通過獨特角度,拍攝蘊含深層意義的相片,例如拍攝一幀排列整齊的鳥籠照片,命名為「居屋」,反映七二年政府提出資助市民自置物業的看法。他在香港大會堂舉行首個攝影展《人生》,「那一刻才知道,人生價值是甚麼。」辨明志向的水禾田,從事美術設計工作之餘,繼續專注攝影。他公餘時間拍攝本港風景及街頭景物,作品刊於七七年出版的首本個人攝影集—《香港 ‧ 感覺 ‧ 感角》,通過藝術觸覺和鏡頭特寫,記錄那年經濟起飛、新舊事物迅速交替下的社會面貌。
        為讓藝術促進文化交流,並讓當刻關係緊張的海峽兩岸,民眾可加深相互了解,水禾田說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前往大陸與台灣,拍攝一系列精采作品後,八○年在北京美術館舉辦展覽,展現寶島美麗風光,八三年則在台北國父紀念館,展示大陸山河美景與人文風貌。
        踏入攝影界逾五十載,水禾田現與家人定居加拿大溫哥華,每年回港生活數月,本月將在香港書展推出歷年照片結集而成的精選攝影集,為大半生攝影路途作小總結,「回首過去攝影集,有更多感悟,時間可改變一切,但信念始終不變。」他解釋,相機只是工具,最重要是用心攝影:「只要有愛,作品一定美;心境美,就能體會事物的美好。」

2019年8月14日 星期三

活 著 的 價 值

        一個人活在世上一定要找到存在的價值,才有活著的意義,也是快樂的泉源。問問自己,我活著的價值是什麼?
        一個人平均接受 12 至 20 年的學校教育,正是為將來創造自己的價值而做準備,我相信大部分的人出來社會之後都會找到自己生存的價值,如果沒有,那就是一種悲哀。一個沒有價值的人,就是一具會走動的食物焚化爐,為社會和地球帶來負擔。

2019年8月13日 星期二

妳 還 能 撐 多 久?

        望著美麗的維多利亞海灣,品嚐著一杯美酒,假裝香港什麼都沒發生,真的是這樣嗎?香港妳還能撐多久?看見妳美麗的臉龐上寫著憂鬱,我們該何去何從?!
        希望大家平安,事件和平落幕!

自 己 才 是 生 活

聽一千遍別人的故事
不如做一件自己的事
別人的   都是故事
自己的   才是生活

2019年8月12日 星期一

吳 光 正 出 聲

(吳光正,大商家大有錢佬,社會地位崇高,錢又多,想移民去第二度,大把國家歡迎。人已經七十幾歲,正所謂唔死都果頭近,本應粒聲唔出,安享晚年,但他選擇出聲。    彼此身份地位懸殊,我不嬲唔多留意呢個人,今次,感覺佢係用良心講野。)↓



回港這兩周,看到了不少暴力、欺凌、市民恐懼的事情。有朋友、同事說在地鐵和街上看到那些黑衣人時,也不敢多望一眼;商戶內職員當值也心慌慌;又有輕型貨車司機被打,貨車被砸;在機場看到一位長者因拒絕收傳單便遭多個示威者欺凌,在其背後黏上標語甚至圍攻。我自己也七十多歲了,看到這一幕我的心也冷一冷。很多人害怕出來發聲,我卻是有感而發。

「為達到某些政治目的而以暴力和恐嚇等不合法行為攻擊人民」(the unlawful act of violence and intimidation, against civilians, in the pursuit of political aims),有人說這是牛津字典對恐怖主義的定義。我呼籲:無論是紅黃藍白黑,請不要訴諸暴力!

●「送中條例」已死 爭拗沒意義
民主101是甚麼?就是你、我也可以有不同意見和看法,但我必定誓死讓你也有說話權(defend your right to speak!)。可是,非常傷心見到現時一言堂、滅異聲之情況愈見嚴重,甚至去到只有同道記者才有新聞自由的地步。人多欺壓人少的暴力及街頭欺凌無日無之。嚴重打擊香港價值觀。以上所提其實都是「五求運動」的手段,是反送中演變出來的,可是大家每天都只關注着這運動的日程,新聞的報道,情緒被這些一切一切牽動着而忽略了其目的及目標。是時候深思。

所謂「反送中」的訴求是這次運動的大樹,這唯一的大訴求已獲得政府於七月九日接納了,這政題大樹已倒。你滿不滿意「壽終正寢」這四個字也好,所有人都知道送中條例「已死」!今時、將來的特首也不會再重提,政治代價太大。再爭拗它「死與未死」已沒有任何意義。 任何家庭、社區、企業和政治的「糾紛」,當你已得到了百分之九十九,對方已經給一百,就是任何大狀也會着你妥協,應該「收貨」,這次深信絕大多數務實的市民已「收貨」。絕大多數的和平示威者也是,所求的道德高地已達到,「再出師已無名」,車胎已無氣,帆已無風,再綁架香港人而繼續鑽牛角尖,用這極「薄弱」的反送中餘下的技術細節去拋磚引暴,要香港付出更大代價,為甚麼?初衷一大訴求已達,但暴力纏擾行動升級。居心何在?

●「偽裝」反送中 謀與中央爭權
事實上, 反修例已「game over」,其初心已懂,現時的五求運動只是讓人感到是「偽裝」以反修例「過氣」的「旗幟」,去爭取「佔中」失敗未能得到的東西、為爭取《基本法》以外的東西鋪路,五大訴求內的第五項雙普選也是虛招。其實這次是與中央爭權,改《基本法》,改「八三一」定案,逼出政改使反對派能掌控立法會。似乎這些才是現在仍不收手的陰謀和最終目標!第一至四項訴求是煙幕。這「五求」其實是偽裝的一場新的政改運動在生苗。而這次暴力、挾持手段已遠超佔中,又痛缺「真」反送中之道德高地及大樹政題。所以只可還用這過氣之旗幟欺騙香港,欺騙年輕人,欺騙六月為反修例「單一議題」出來的和平示威者。

佔中沒有成功,是因為佔中想「爭取」基本法以「外」的東西,而當時反對派自己又放棄了《基本法》內可給予的特首普選方案。這次「反送中」反修例能成事,是基於「維護」基本法「內」的權力、法治、原有生活方式不變,井水河水論。在多次大型遊行示威活動中,絕大部分示威者是和平的,他們已成功顯示香港是自由之都,是開放型的社會。「爭取」與「維護」是大大不同的。

再這樣下去不會有贏家,後果也像五年前的佔中一樣得個零,這次最後敗因也沒有變,不服氣,再與中央爭權,以為這次可以用暴力去逼北京改《基本法》和「八三一」。請不要再令香港付出沉重代價!

反修例這「主菜」已完了,光復革命者想「延續」運動,怎麼辦?只能利用一些「無中生有」的手段及劇本,創造新平台,當中最容易就是針對警察與其家屬子女。警力是一對五十甚至對一百,所以警隊必須有恰當的武力才能有效執法。「暴警」、「黑警」是可造的政治題材。不停以「知法犯法」的多種行動,再用逼、辱、罵手段,「引」警方出手執法,拍下恰當片段,與志同道合的人士,每天在網上製造精采和具爭議性的一面倒的故事,挑起事端和言論,傳遍各地,推高不滿情緒,罷工罷市,堵塞交通,停頓社會運作,完美劇本,完美風暴!但司馬昭之心路人皆見。

美國總統每天都說有假新聞,有朋友說香港似乎也是,朋友叫我不能信多於一半,現在有圖有片也未必有真相,要多角度尋找另一半真相。

●運用顏色革命的「獵警」策略
另一個例子,七月二十一日,警力大部分留守在西環,而在銅鑼灣有大型示威,示威者看到沒有警察沒有可引起衝突的機會、沒有故事。普羅市民以為鬆一口氣,誰知道示威者轉到了西環,現在示威仍是任務嗎?或是尋警察挑事端?有前CIA人士解說這是顏色革命之「獵警」策略,多區起火頭,製造壞警形象,更騷擾和威脅警察家屬宿舍,都是另有目的。是要使警察喪志,使警隊最後失控,社會停頓。各位市民,警察及其家屬子女是這「無中生有」之「五求運動」的「受害者」之一。

香港治安世界一流。有良心的香港市民不會不支持警察依法執法,請大家珍惜。這是香港的整體利益主要的一環。不依法的,當然還有監警會來監管。事實證明,佔中時已有行之有效的機制,有成果;監警會的主席梁定邦先生的能力及評價更不亞於終審法院首席法官。

●反暴力是香港現在最大訴求
有不少想表達中立的人士和團體向特首提出如何妥協,但卻隻字不提反對暴力,令人失望。因為反暴力是香港現在最大及唯一的「一大訴求」。如果五求運動是要香港怕你,你能成功否是要看香港人服不服你,能否得民心。暴力、阻礙交通、影響市民生活,根本不是上策,能長久下去嗎?犯眾怒不要緊嗎?

撐條例通過肯定不是甚麼「原罪」。李柱銘一九九八年因悍匪葉繼歡及張子強兩案,也在立法會上提出修訂逃犯條例的關要,原意是為正義,為增加香港人的信心,相信也絕對沒有甚麼陰謀論。特首林鄭月娥情況也相若,出發點也一樣,沒有甚麼原罪,也沒有出賣香港,她已定死了此法案,接受了訴求。況且每年不少立法會方案提出,有通過有不通過,時有發生,是政治常態。林特首從沒有私心,是百分之百香港兒女,無功也有勞,應該支持她依法施政。

有年輕人在地鐵阻市民上班,年輕人說:「你我不出來,香港就完了!」其實相反,如果條例過了,你可以這樣說,但現在不是這樣啊!現在我們可以向全世界說,香港是最自由、最包容之都!這是好事。所以見好就應收!

在我發這文章時,還有不少同事和朋友提出,怕不怕因發聲而被針對?被搞?我仍是相信香港的獅子山精神,香港的核心價值。共勉之。

        吳 光 正

七 星 南 獅 鼓


        自小很喜歡看和聽這種鼓藝,如果我有幸退休,好想好想去學習。

2019年8月11日 星期日

瑞 士 雞 翼 源 起

  揚州炒飯並非來自揚州,瑞士雞翼亦非來自瑞士!瑞士駐香港領事館喺社交網站發文話:「瑞士雞翼並非瑞士本國食品,與瑞士亦不存在任何特殊關係」,仲估計話瑞士雞翼係港人首創嘅食品。要為香港人嘅無窮創意畀個 like!

  近日有香港市民同駐港外籍人士查詢,發現香港多個食肆都有提供瑞士雞翼,問係咪瑞士美食,瑞士駐香港領事館澄清就話:「雞翼喺瑞士絕非常見嘅食材,並唔係瑞士本國食品,可能係由於 “ Sweet ” and “ Swiss ” 讀音相似,以致引起誤會。」

  佢哋估計話,瑞士雞翼係香港人首創嘅食品。有傳一名外國人係太平館進食一客豉油雞翼後大讚:「Sweet Wings」,侍應誤譯為「Swiss Wings」,自此豉油雞翼就變成瑞士雞翼。

2019年8月9日 星期五

2019年8月7日 星期三

淺 笑 含 羞 美 紅 妝

淺笑含羞美紅妝
纖柔姿妍舞霓裳
薰風解意送幽香
細雨霏霏落荷塘
漣漪逐波影成雙
一池春水漾粼光

2019年8月6日 星期二

兩 個 月 輸 光

  盡量不想寫時事了,但只要電視機新聞開着,時事就會撲人而來。


  香港亂局,不知如何收科,起初的時候,警察放了幾顆催淚彈還有通報,現在,誰還去數一晚放了多少催淚彈。

  警民衝突嚴重如斯,前線警察疲於奔命,前兩晚看新聞給人的感覺,是全香港警察都出來了,但是,特首林鄭月娥在哪裏?

  有朋友見我在 facebook 上這樣問,就開個苦笑說,她提前響應罷工了。

  香港搞成這樣,始作俑者就是要搞甚麼《逃犯條例》的人。搞事的人,一定要為事情埋單,而不是東譴責西譴責之後,就失蹤了。政府高官問責制,一人做事一人當,香港出了這麼大的亂子,主事人只管將警察推上前線當炮灰,自己則躲起來不露臉,這算哪門子的問責制了?

  兩個月以來,香港警察賠光了幾十年的信譽和名聲,用了幾十年才建立起來的東西,在兩個月之內輸光,而真正摧毀這些的人,都不露面不出聲,不知人在何處。有這樣的上司,我真的替香港警察不值。

  我想,這也是香港警察心中的疑問,甚麼疑犯都抓得住,怎麼就是找不到特首在哪裏呢?

        昨日,特首林鄭月娥終於出現了,但對於如何解決香港亂局,她跟沒有出現一樣,甚至比沒有出現更糟糕。

        李 純 恩

人 可 以 貌 相


“ 性格寫在臉上
人品刻在眼裡
生活方式顯現在身材
情緒起伏表露於聲音
家教看站姿
審美看衣服
層次看鞋子
投不投緣
吃一頓飯就能知道。 ”

很經典的話
你只要有足夠的閱歷
其實 ...
“人是可以貌相的 ”

2019年8月5日 星期一

更 聽 老 師 話

       近日美國心理學協會(Association for Psychological Science)有研究指出,小朋友在做錯事時,家長表現出來的態度,會影響他們學習發展。

       研究人員發現,如果家長的反應是負面、激動、憤怒的,小朋友在長大之後,情緒會比較差,而且會缺乏自信學習;相反,如果家長的回應相對正面、帶鼓勵性,小朋友長大之後,會更能夠學懂自我反省。
       的而且確,孩子做錯,父母單純的處罰、責罵根本是無補於是,反而會降低他們的自我認同,甚至令他培養出負面情緒。教導小朋友的過程固然會令人生氣,但家長要學會不要將這種情緒,發洩在小朋友身上。像是「你真係無用」、「點解你會咁蠢」之類的責罵說話,更加是萬萬不可以說出口!

       相信不少家長亦會發覺一點,就是比起聽自己話,小朋友總是會更聽老師話。其實這個情況不無原因,因為在大多數情況下,老師會先願意聽他們的解釋,但相反家長動輒就破口大罵。

2019年8月4日 星期日

謝 金 燕 車 禍

        1991 年 12 月 21 日,謝金燕、胞姐謝青燕與一名男性友人同遊,意外遭遇嚴重車禍。負責駕駛的男性友人當場身亡,謝青燕全身近七成灼傷,謝金燕則是損傷範圍是最廣的,包括脊椎位移、多處骨頭斷裂(右大腿骨、肋骨、右手手掌和左手姆指)、骨盆碎裂、肺積水、腦震盪、內出血、右臉割傷、鼻樑撞傷與大腿附近灼傷。這場車禍亦明顯影響謝金燕往後的身體狀況,不但曾被主治醫生斷言坐輪椅度餘生,且因造成骨盆腔變形,醫生表示欲生子須在 30 歲前,圈內朋友郁方亦曾表示「如果哪一天謝金燕未婚生子,大家要原諒她」。直到 22 年後(2013 年)的同日,向來行徑低調、鮮少談及私事的謝金燕,於中壢市聖誕晚會「巨星閃耀 聖誕 PARTY go 壢 high」演唱開場歌曲〈嗶嗶嗶〉完後,保留空檔問候現場觀眾,並難得感性發言:「今天是個很特別的日子,我想在這邊跟大家分享:今天 12 月 21 號,在二十二年前的今天,我呢,出了一個非常嚴重的車禍。但是那一個劫難並沒有帶走我,反而帶回一個全新的謝金燕。從那一刻開始,我告訴我自己:只要能站起來,站在舞台上,我一定會盡我的力量,努力地表演。」 經歷車禍事件並復出後的謝金燕,首支通告為 1993 年中視綜藝節目《娛樂星聞 小燕有約》,並演唱〈真心真意過一生〉一曲與吹奏薩克斯風;該集於 1993 年 6 月 12 日首播。

2019年8月3日 星期六

口 罩 的 作 用

  政府開始起訴上環暴力示威人士,控告他們暴動罪,相信類似的起訴會陸續有來。


  有朋友問我,他身邊一些平時很正常的朋友,去示威時,會變得非常暴力。我用法國社會心理學家勒龐寫的一本書《烏合之眾》去解釋,在一個群眾聚集的環境下,人往往會放下理性,進入「集體無意識」的非理性狀態。而在這個「集體無意識」的過程當中,面具或口罩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令行事者產生一種安全感。這就像人們可以在網上發言一樣,用匿名身份,無所顧忌,就會變得非常激動。

  口罩的作用有時會大到非常荒謬的地步。有一個網上流傳一個「高貴暴力示威者」的故事,說一名職業高貴的示威者,在示威現場瘋狂地用粗口辱罵警察,期間又向警察投擲磚頭、鐵枝,甚至路牌,他最後被警方拘捕,在被制服他的時候還狂罵「黑警死全家」、「冚家X落地獄」,極力反抗。但當警察除下了他的口罩後,他即時全身一震,馬上安靜下來。回到警署問話的時候,這名示威者已變成一個很有禮貌的人,還問警員:「請問可唔可以去洗手間?唔該。」令到警員大感意外,發現有戴口罩和無戴口罩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人。

  另一個例子是網上的一條短片,鏡頭見到一名警員向一名戴著口罩的青年查問,要他拿出身份證,青年交出身份證之後,警員想拉下該青年的口罩,青年反抗,旁邊的人亦起哄,大罵警員。警員向他解釋,要青年除下口罩是要核對他樣貌與身份證上的照片,看看是否同一人。這是很正常的步驟,但青年還是抗拒脫下口罩。出現這種願意交身份證不願脫口罩的情況,只有兩個可能,第一個是該青年使用假身份證,另一個可能是他覺得口罩是他的最大保護。我相信實情是後者,但這個狀況非常諷刺,因為你既已交出身份證,警員已得知你的身份,而戴上口罩的目的是不讓自己的樣貌曝光,犯了法也不會被警方認到樣貌,交了身份證不脫口罩也沒用了。從這個例子可見,口罩的心理作用,已經大到超乎想像,去到一種荒謬的狀況。


☝ 網上文章
終於了解到我在新聞片段上看到所發生的事究竟點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