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25日 星期六

「相 馬 樓」

  「藝伎」一詞,是在十八世紀後期的江戶時代才出現,歷史不算長。兩次世界大戰期間是日本藝伎的黃金時代,當時登記為藝伎的人有八萬多人,現在只剩下七千多人。藝伎日語為「芸者」,並沒有漢語「妓女」的意思。見習階段稱「舞伎」,中文為舞孃。她們特別的和服,和日本女人和服最大的分別,就是衣領。普通和服後領很高,頸部遮得嚴嚴實實。藝伎的後領就開得很大,向後傾斜,脖頸完全外露,這就是令日本男人想入非非的地方。
  「西有大阪,東有酒田」,江戶時代的酒田白天是熱鬧的大米交易中心,華燈初上則夜夜笙歌。杯光觴影,把酒言歡,出現了料亭文化。能歌善舞的酒田舞孃,周旋於商人之間。「相馬樓」是當年最高級和豪華的料亭。《阿信》也曾在這裏拍攝。

        明治二十二年地震的時候,「相馬樓」曾經受到破壞,重新修復後開放成為舞孃表演場地。相馬樓有六位舞孃,平均年齡十八到二十五歲。二樓是榻榻米大廣間,飾以華麗的舞孃屏風。當日到達時,已經坐了幾十位日本公公婆婆,安靜地吃舞孃便當,等待看表演。舞孃和藝伎平時應客人要求,去茶室或旅館表演,收費十分昂貴,但在自己地頭的料亭,一次過招呼幾十位客人,收費就變得親民。一客舞孃便當,以及飯後欣賞舞孃歌舞表演,收費為四千二百日圓。
  今次的表演,彈三弦琴的是藝伎,唱歌跳舞的是兩位年輕的舞孃,一共表演了四首歌舞。表演完畢,兩位舞孃和觀眾合照。左邊藝名為「桃華」,右邊「奈奈美」,她們都有自己的名片,很迷你的條狀,只有相馬樓和她們的藝名,但就沒有電話和電郵之類。

         項 明 生

1 則留言:

  1. 山口百惠清純可愛,演活劇中的舞孃。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