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16日 星期二

笑 足 120 分 鐘

        假期天,沒有太多考慮之下去看了彭浩翔的《春嬌救志明》,一個不留神,被這部電影逗得很開心。其實我應該有心理準備,因為我入場前沒想起那部令我爆笑的《低俗喜劇》,正是彭浩翔的作品。打從《伊莎貝拉》開始已很欣賞彭浩翔這個率情率性、天真爛漫,但卻手法成熟的香港導演。我錯過了「春嬌志明」三部曲的頭兩部,心想不是好貨的話不會開拍第三部,結果沒有讓我失望。
  拍喜劇而能令觀眾笑出來,便算成功了,不用發人深省,不用甚麼大道理。我是唸文學出身的,但絕不抗拒粗卑文化,因為這是香港文化的一大特色,如周星馳的戲,全沒有正統文化內涵,但誰不拍案叫絕,包括不通曉廣東話的大中華觀眾。我不明白內地人聽到廣東粗口和三級笑話會有甚麼反應,但我發覺網上很多內地人欣賞和評論彭浩翔的作品,證明只要是好戲便可跨越文化屏障。在《春嬌救志明》裏導演似乎更放縱自己,把兒時回憶裏哄騙小孩的故事及日本動畫都加進去,效果竟又無厘頭地好笑。
  我並不同意有人說香港電影已死,但我們不能再妄想香港電影可以領導大中華的電影文化。香港這片自由開放的土地,可以繼續孕育出極具特色,能中國之不能的電影,永遠有它的市場。要知道一個十幾億人口的市場,哪怕是迎合小眾的產品也可以支撐一個龐大的工業。我們也要一盡香港人的義務,多些支持有質素的港產片。在這個好像很多事在發生,卻又甚麼都沒發生的今天,能躲進戲院裏笑足 120 分鐘,已是很難得了。

       
楊 立 門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