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4日 星期日

仁 者 無 敵

願世升起慈悲念,一念慈悲活眾生

  盧海鵬的搞笑形象深入民心,但大家可曾記得(或知道)他也飾演過嚴肅正義的角色。八十年代的電視劇《仁者無敵》可謂滄海遺珠之作。他飾演一位武林高手,愛抱打不平,卻發現倚仗武力並非濟世的理想行徑,自此專注醫理,開設醫館,對人施以援手,救人於水深火熱之中。以行仁濟世為心願,體會只有仁者才可以無敵於天下。
  仁,也叫惻隱之心,佛家稱為慈悲。大多數人知道的是對他人施以援手,卻不知也包含對自己的關懷照顧,更不知原來慈悲也可以醫治情緒病。
  英國臨社心理學教授 Paul Gilbert 結合了演化心理學的觀點和腦神經生理研究的知識,創建了「慈悲焦點治療」(Compassion Focused Therapy)。他指出「情緒調節」有三個系統,除了「威脅與自我保護」和「動機/資源」的系統外,還有給人安全感、幸福感的「慈悲」系統,該系統負責分泌腦內啡和催產素等幸福荷爾蒙。一個人的慈悲動機和能力,實與生理基礎緊密相連。
  在治療中,是協助人們探索困境產生的源頭,承認它們,並用內在深具的慈悲力量來加以處理。當事情出了岔子,不要妄下定斷是自己的錯失,更不是逃避或自我責備等方法來攻擊自己。相反,此時更要提煉內在的慈悲能力,化為滋養彼此的療瘉能量。
  慈悲焦點取向,除了提煉自發性的慈悲,也著重彼此共在的關係。一個人願意讓真實的困境呈現,而另一個人也願意透過慈悲空間的開放,予以接納。擁抱慈悲之心,抑鬱焦慮等負面情緒自當離去。


        鄭 志 樂 ( 精神科專科醫生 )

1 則留言:

  1. (助人為快樂之本)因為幫人的同時,自己也會產生喜悦感。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