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15日 星期日

北 火 鍋 南 邊 爐

        秋冬時節,自然想起不時不食的冬令食品。相比之下,現在香港流行一年四季都吃火鍋,便少了隆冬圍爐吃火鍋的氣氛。
        北京吃涮羊肉,乃蒙古遺風,以羊肉為主。除此之外,清末時北京冬天酒家也售火鍋。

        據《清稗類鈔》載:「京師冬日,酒家沽飲,案輒有一小釜,沃湯其中,熾火於下,盤置雞魚羊豖之肉片,俾客自投之,俟熟而食。有雜以菊花瓣者,曰菊花火鍋,宜於小酌。以各物皆生切為絲為片,故曰生火鍋。」
        又提到廣州的「打邊爐」:「廣州冬日,酒樓有邊爐之設,以創自邊某,故曰邊爐,宜於小酌。其食法,略如京師之生火鍋,惟雞魚羊豖之外,有雞卵,蓋粵人已知雞卵之富蛋白質矣。」當時已認識西方的營養學。
        這段很有趣,打邊爐,現在有人認為應寫作打甂爐。甂,音邊,小瓦盆也。但照《清稗類鈔》,則稱始創這吃法是姓邊者,故稱邊爐,但所言不詳,也無出處。至於為甚麼稱為「打」?可能也和「打冷」一樣,人言人殊了。
        粵人飲食追求生、鮮、嫩,打邊爐一焯即熟,順理成章,再蘸少許豉油熟油即可。涮羊肉用清水,故需佐以混醬,各人依自己口味調校,大抵以麻醬為主,再加紹酒、醬油、砂糖、香菜末、蒜茸,喜辣者加辣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